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信交風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民十信交風潮,是1921年(民國10年)上海濫設信託公司與交易所,以及買賣交易所股票導致的股災,簡稱信交風潮[1][2]。繼10年前的橡皮股票風潮之後,上海的又一次股災。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繁榮的中國工商業戰後蕭條,市場上有大量閒散資金,而中國政府正為緩解財政困難增發公債,促進交易所和信託公司興辦[3]。
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開業,由股票商業公會改組成立了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為中國繼1918年開業的北平證券交易所、1921年5月開業的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之後的第三家[4]。
1921年5月至12月,各行業相繼成立136家交易所,僅11月就新設38家交易所[3],只有10家經農商部合法正式立案[5];5月至7月間成立12家華商信託公司[註 1]。股票價格飛漲,引發了互炒股票的投機潮。[2]
1921年8月起,開始有信託公司經營失敗而倒閉。1921年底歲末年初年關將近,一些銀行和錢莊收緊銀根,借款投機股票者資金運轉不靈,最終導致證券價格暴跌,大批交易所的信託公司倒閉。12月僅新設立1家交易所。[3]
Remove ads
影響
信交風潮引發社會動盪,人們不信任股票交易,許多資金轉向公債[6]。北洋政府加強監管以補救市場失靈問題,1929年10月頒布《交易所法》及其施行細則,1935年頒布《修正交易所法》[7]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