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江阴八十一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江陰之變[1],或稱乙酉之變[2],指順治二年即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夏南直隶常州府江阴縣官紳,包含典史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人领导进行的武裝反清戰鬥。因为前后時長81天,故也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或“江阴九九之禍”(九乘以九,即八十一)[3][4]。而其後軍攻佔江陰後屠城,又被稱之江陰慘案江陰慘殺

經過及結果

1645年六月,清廷任命方亨擔任江阴县知县,方亨是河南籍舉人,他為了以示亲近,甚至一度穿上明朝官服。[5]二十六日,下薙发令。二十七日,常州府新任知府宗灝限江陰紳民在三日內完成薙髮。[6]江阴士人不从,群情激愤。[7]二十九日,乡耆何茂、邢叔、周顺、邢季、杨芳、薜永、杨起、季茂、辛荣等人呈书,請願留发,却遭方亨破口大骂,众人大怒,回道:“你身为明朝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清朝知县,不知羞耻吗?”[8] 此后,方亨召集当地诸生百余人及乡绅、百姓聚會于孔子庙。众人表示现在江阴已尽归顺,应没有大事了,方亨说:“只剩下剃髮了。”众人道:“髮可不剃吗?”方亨道:“这是大清律法,不可违背。”说罢就回衙了。诸生许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髮决不可剃!” 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剃髮令的文书,其中就有“留头不留髮,留髮不留头”的话。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9]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方亨看到江阴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豫王领兵镇压。结果,县吏将方亨密谋透露给江阴士人,[10]百姓于是在闰六月初二日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推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

闰六月,知府宗灝发兵300人鎮壓,初五日在秦望山下被江陰縣民消滅。闰六月下旬,劉良佐部數萬人围攻江阴城。閻應元動員居民約28,000人,分兩班輪流守城[11],並使用城中所藏紅夷砲約140門、火藥300甕、鉛丸及鐵子千石、鳥銃千杆與清軍作戰。[12]

八月中旬,已攻破松江且已屠城的李成棟出兵協攻江陰。八月二十一日,江陰城破,屠城两日。[13]江阴百姓繼續與清軍交戰,許多妇女投河而死。有七岁孩童也在與清軍交戰時陣亡,少有當地人向清軍投降。江陰人與清軍交戰,前後達八十一日,城内外平民死者凡十余万人,而江阴城内仅有藏于古塔中的老幼五十三人幸存。[14][15]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被后世称为“江阴抗清三公”。

Remove ads

评价

阎应元领导的江阴百姓,面对清軍,坚持了近三个月,击杀清兵数万人,钳制了清兵主力南下,推动了各地的抗清斗争。时人谓之曰:

  • 崇祯江阴县志》中记载评价:“不独为礼让之邑,实称忠献之邦,长江底柱,允足表峙东南也”。
  • 纪连海:“因为扬州十日史可法带领正规军打的,是一个政权面对另一个政权的斗争,虽然也很了不起,但这是你政府的职责;但江阴八十一日就不同,这是一个城市里的普通百姓自发的抗争,在一个退休的典史(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阎应元的指挥下,抱定牺牲的决心与几十万清军作战,全城九万多百姓最后仅存50余人。我认为像江阴八十一日这样的故事渗透了我的思想和理念,虽然从现在来看,那时的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人(江阴百姓)才是民族的脊梁[17]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