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汾城城隍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历史
汾城城隍庙为原太平县的城隍庙,创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现存建筑为天启七年(1627年)重建,“共计建修殿廊一百五十余间,增塑神像三百一十尊”。
建筑
汾城城隍庙坐北朝南,规模宏大。现存山门、戏台、献殿、大殿、钟鼓楼、配殿及西庑等8座建筑,以及影壁3座,石头旗杆2个、东西二牌坊[1]。
汾城城隍庙的建筑中,正殿、献殿为明代建筑,戏台主体建筑为明代遗构,前檐抱厦为清代增建,其余为清代建筑。
中轴线建筑为重檐歇山顶,配套建筑则为悬山顶。
汾城城隍庙的山门巍峨高大,庄严古朴,斗拱飞檐,极为精美[2]。正对山门是3座彩色影壁,有联“人化物物化人人物无穷,生了死死了生生死不息。”山门的东西两侧,跨街建有两座明代的木牌坊,分别为“鉴察坊”“翊镇坊”[3]。
山门内不到1米为过路式戏台,装饰华丽,上覆台板为舞台,下面是人行通道。
大殿的明代琉璃瓦顶,和钟鼓楼的木雕,均极精美[4]。大殿屋顶琉璃构件保存完整,为明代琉璃佳作,雕刻花鸟怪兽,仙人彩马[5]。
-
鉴察坊
-
翊镇坊
-
影壁
-
戏台
-
天花板
-
大殿
-
钟鼓楼
Remove ads
保护
2006年5月25日,汾城城隍庙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6-384。[6]
衍生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