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沈君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沈君高(532年—578年),字季高,吳興人[1][2],南陳官员。
沈君高的祖父沈僧畟是南梁左民尚書;父親沈巡和陳霸先交好,在太清年間擔任東陽太守,侯景平定後得梁元帝徵任為少府卿,之後荊州失陷,被西梁蕭詧任用為代理金紫光祿大夫;兄長太子少傅、望蔡縣侯沈君理。沈君高年少知名,個性剛直,有當官的才能,因為家世早就到達清要显达的官位,歷任太子舍人、太子洗馬、太子中舍人、陳頊司空府從事中郎、廷尉卿[1][2]。
太建元年(569年),南陳東部水災,百姓饥饿疲惫,朝廷任命沈君高為貞威將軍、吳縣縣令,很快就除授太子中庶子、尚書吏部郎、衛尉卿。之後他外任宣遠將軍、長沙王陳叔堅的長史、南海太守,行廣州事。朝廷打算將他的女兒嫁給長沙王為王妃,但他推辭了,於是再次擔任衛尉卿。太建八年(576年),詔授沈君高為持節、都督廣等十八州諸軍事、寧遠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嶺南俚人、僚人世代互相伐,他作為文职沒有武才,推心置腹地安抚兩族人,令人民和睦。太建十年(578年)他在任內去世,虛歲四十七,贈散騎常侍,諡祁子[3][2]。
Remove ads
引用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