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沉樱
中國翻譯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沉樱(1907年8月16日—1988年4月14日),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陈锳。笔名小铃、非兆、陈尘英、陈因等。山东潍县人。1907年出生,父親陳寄園。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4年12月11日) |
近人章诒和喜读沉樱的作品,并盛赞她:“我正在阅读沉樱,她的散文简约纯朴,感情真挚,不眩惑于奇巧华丽,不刻意追求艺术特色。我能学到她的一半,就满足了。可能一半也学不到。”
生平
- 1907年4月16日,沉櫻生於山東省濰縣城裏的中產階級家庭,父親名叫陳樹芝,母親高氏。祖父是清朝的學官。
- 1920年,陳家遷居濟南,沉櫻進入山東省立第一女子中學讀書。 北大畢業的顧隨先生擔任她的國文老師,知識淵博的先生為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 1925年,考入上海大學中文系。
- 1927年,轉入復旦大學中文系。在復旦大學時已經出版過3本小說集(《喜筵之後》、《夜闌》、《某少女》)
- 1928年,處女作短篇小說《回家》發表于陳望道主編的《大江》月刊。冬,馬彥祥修完復旦大學規定的學分提前半年畢業。
- 1929年,與馬彥祥結婚。
- 1930年,生下了女兒馬倫
- 1931年,與馬彥祥離婚,沉櫻離開上海遷居北平,在一所中學任教。
- 1933年,何瑞瓊狀告梁宗岱離婚案,梁宗岱敗訴。
- 1934年夏,沉櫻與梁宗岱離開北平遠赴日本。
- 1935年,沉櫻與32歲的詩人、翻譯家梁宗岱在天津結婚。
- 1937年,長女梁思薇出生,七七事變後,一家人被迫離開天津,輾轉至重慶,寓居重慶郊外的北溫泉「琴廬」。梁宗岱被遷至重慶北碚的復旦大學聘為教授。
- 1941年,沉櫻生下次女梁思清。
- 1944年,梁宗岱在回廣西百色處理家務時,與當地的粵劇演員甘少蘇相識相愛。她給丈夫送去書信,上面只有四個大字:不復相見!
- 1945年,沉櫻誕下三子思明,重新找了一份教書工作,白天賺錢,晚上回家照顧孩子。抗戰勝利后,沉櫻帶著三個孩子輾轉開封。
- 1946年,在趙清閣的介紹下任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教員。
- 1947年,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 1948年,沉櫻隨母親與弟弟、四妹、六妹遷居臺灣,弟弟陳釗是國民黨雷達部隊指揮官。新竹縣私立大成初級中學任教師(苗栗縣私立大成高級中學,頭份鎮斗煥坪)。
- 1953年,臺灣省立臺北第一女子中學任教師。
- 1967年,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1]退休。後在斗煥坪大成中學宿舍。
- 1972年,去美國居住[2]。
- 1982年4月,沉櫻從美國回國探訪親友,先後到上海、濟南、北京,見到了巴金、趙清閣、田仲濟、朱光潛、卞之琳、陽翰笙、羅念生等親朋好友。她最初打算,是想回國定居。但她在河南開封閒居了數月,始終不能習慣,只好又飛回美國[3]。
- 1983年11月,梁宗岱在廣州病逝。
- 1988年4月14日病逝于美國馬里蘭州老人療養院。
Remove ads
主要著作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