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沙羅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沙羅洞(英語:Sha Lo Tung),又寫作沙螺洞,是香港罕見的山谷淡水濕地,位於大埔九龍坑山與黃嶺之間,佔地約56公頃,因四周山嶺環抱、溪流匯聚而形成生態豐饒的盆地。1997年,其河溪與河岸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並在政府「新自然保育政策」中列為全港第二優先保育地點,生態重要性僅次於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
沙羅洞以蜻蜓多樣性聞名,記錄逾80種蜻蜓(佔全港六成物種),包括全球首次發現的伊中偽蜻及香港首次發現的扭尾曦春蜓。此外,此地孕育多種珍稀淡水魚、兩棲動物、哺乳動物及鳥類,並擁有至少百種稀有植物,被譽為「香港生態寶庫」。
沙羅洞歷史可追溯至300多年前的客家村落,1960年代仍為大規模水稻梯田,1970年代後因村民遷出漸成荒廢濕地。1990年代起,其生態價值受認可,但同時面臨發展壓力,包括高爾夫球場計劃、農地破壞、野戰活動、越野車侵擾及非法捕獵,導致濕地退化與入侵植物蔓延。
2017年,政府通過「非原址換地」方案,以修復堆填區換取沙羅洞土地作保育用途。自2018年起,環保團體在資助下展開濕地復育,修復水利系統、重建水體生境。2024年後,管理計劃持續推進,目標兼顧生態修復與公眾教育,以保護這片獨特的自然遺產。
Remove ads
歷史
乾隆年間,沙螺洞村李姓開基始祖為子禎公之長子第十六卋維仁公,妣為張氏育有三子,長學賢,次學泰三學群。
很久以前,沙螺洞的村民大多以種水稻維生,大片稻田包圍各個村莊。大約在1983年,發展商開始向村民購地,後來遭受到環保團體極力反對並不獲香港環境保護署通過,未能發展高爾夫球場及低密度住宅區。因此沙羅洞得以維持原貌。
保育
學者及環保人士均認為沙羅洞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而香港政府亦早已認定沙螺洞是繼米埔後另一具生態價值的地方,並立該地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沙羅洞仍有許多未被污染的河流溪澗及茂密的風水林。這種環境孕育出170種草藥及近600種維束植物,100多種雀鳥,包括香港特有種香港鬥魚(Macropodus hongkongensis)在內的多種淡水魚、72種蜻蜓(如黃點大蜻)及8種為科學界首次發現的品種,沙羅洞也是世界唯一擁有兩個Macromidia屬蜻蜓物種的地方,分別是天使大偽蜻(Macromida katae)和伊中偽蜻(Macromidia ellenae),其中後者為香港特有種。
沙羅洞內的古老村落(如張屋村)雖然已破爛不堪,但其中仍能為昔日村民的生活作歷史的見證。港府已將荒廢的村屋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2018年4月1日,香港政府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850萬予綠色力量,以監察及改善沙羅洞的生態環境。綠色力量正推行為期兩年的「沙羅洞生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育計劃2018至2020」管理協議,在11.45公頃範圍內進行生物多樣性研究,管理,及推動復耕。綠色力量亦將在沙羅洞建造自然保育區給自然教育徑,於2019年開放予公眾參觀[1]。
政府於2017年與在該一帶附近擁有土地業權的發展商,原則上達成換地協議,以船灣堆填區現有的高爾夫球場土地作交換,並將在完成換地工作後,終止上述管理協議,改由漁護署或期委託的非政府團體進行保育管理[2]。行政會議於2021年2月正式批准相關協議,隨後將與發展商繼續進行換地的後期工作以落實建議。[3]
Remove ads
區議會議席分佈
由於沙羅洞人口稀少,所以往往跟鳳園、九龍坑等鄉村範圍劃為同一個選區。
註腳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