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治承三年政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治承三年政變,是平安時代治承3年(1179年)11月,因以平清盛為首的平家與後白河院起衝突,平清盛率領數千騎進京,幽禁後白河院,停止院政,並將數十名公卿、院近臣撤職或逐出京都。
背景
伊勢平氏「平正盛 - 平忠盛 - 平清盛」一脈接近當時掌握朝堂的白河院、鳥羽院、後白河院,並擔任地方受領,累積財富。在平清盛的帶領下,經保元之亂、平治之亂,平家壓制其他武士集團,確立起其朝廷唯一官軍的地位;平清盛官位更扶搖直上,仁安2年(1167年)2月,獲封從一位,就任太政大臣。後,平家一門多人位列公卿,收獲知行國、受領、莊園無數。
平清盛妻妹平滋子(建春門院)深受後白河院寵愛,並於應保元年(1161年)9月生下皇子憲仁(即高倉天皇);承安2年(1172年)2月,平清盛之女德子成為高倉天皇的中宮。另一方面,長寬2年(1164年),平清盛將其女盛子嫁予攝關家的近衛基實;永萬2年(1166年),近衛基實去世,平清盛成功使盛子獲得一部份攝關家的領地。平清盛與王家及攝關家結為姻親,擴大其影響力。
平清盛在朝堂上的話語權持續擴大,逐漸形成平清盛與後白河院的雙頭政治,二者因在憲仁繼承皇位等面向上有共同利益,而可合作,然兩人也必須兼顧其手下,即平家一門與院近臣的利益,圍繞著公卿人事、莊園間爭訟等問題,矛盾逐漸浮上檯面。安元2年(1176年)7月,建春門院去世,更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Remove ad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