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都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都赋,有两种说法:流传较广的是《赵都赋》、《洛都赋》、《许都赋》,作者刘劭,字孔才,著有《赵都赋》、《洛都赋》、《许都赋》等,著作多已亡佚,目前仅见《人物志》、《赵都赋》、《上都官考课疏》(收入于《全三国文》中)。
另外一种《三都賦》由西晉左思所撰寫,分别是《魏都賦》、《蜀都賦》、《吳都賦》,是魏晉賦中獨有的長篇,寫的是魏、蜀、吳三國的國都。這篇賦實際上不只是寫三個都城,而是寫魏、蜀、吳三個國家的概況。
左思早年曾写成《齐都赋》,全文早佚,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一年後,又欲賦三都。在写作《三都赋》过程中,左思曾向张载请教岷邛之事,“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前後寫了十年[1]。但由于当时左思尚未出名,起初以陆机为首的一些文人对他的作品嗤之以鼻。幸得当时较有名气作家张华、皇甫谧等人支持,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予以高度评价,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2][3],并请著作郎張載为魏都赋作注,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洛陽紙貴」這個成語就是因為當時人們競相抄寫三都賦的內容,而造成紙張供不應求,紙價上漲的情形。白居易在《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见寄》中評價曰:“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4]陆机原本打算写《三都赋》,因为左思已经写了,就放棄這個念頭[5]。
Remove ads
評價
參見
注释
參考書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