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淡水龍山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淡水龍山寺map
Remove ads

25.170062°N 121.4423199°E / 25.170062; 121.4423199

事实速览 淡水龍山寺, 基本信息 ...
事实速览 淡水龍山寺, 位置 ...

淡水龍山寺,為臺灣新北市淡水區的廟宇,主祀觀世音菩薩。目前為直轄市定古蹟淡水龍山寺淡水清水巖淡水鄞山寺淡水福佑宮合稱為淡水四大廟[1]。本寺與臺灣另外幾座以「龍山寺」為名的寺廟──艋舺龍山寺鹿港龍山寺臺南龍山寺鳳山龍山寺,都是分靈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龍山寺

Remove ads

興廟沿革

清代龍山寺的信徒主要屬泉州的泉安惠安南安等俗稱「三邑」人士,泉州由於地理位置的影響,有很強烈的地緣色彩,故清代台灣龍山寺仍多以來自三邑人建造。[2]在台灣的五座龍山寺中,台南大東門外的龍山寺可能最早創建,約於雍正年間。

淡水龍山寺創建於乾隆年間,黃龍安等頭人募款聚資、武榮洪姓檀越獻地。今日廟宇乃為1853年(咸豐3年)重建,1858年(咸豐8年)完成。[3] 淡水龍山寺不僅是民間信仰中心,也是聚落自治及行會自治中心,兼具自衛、自治、涉外、社交等多元功能, 藉由龍山寺之建立,以鞏固三邑人在淡水勢力。 [2]日治時期之調查亦指淡水一地「之龍山寺、媽祖宮、祖師廟等,悉充為泉州五縣之會館,……名雖為寺院,然充為同鄉人集會場所是實。」 連橫台灣通史》記載:「龍山寺,在縣轄滬尾街,乾隆年間建,規模頗大。光緒十二年,巡撫劉銘傳奏請賜匾,御書『慈航普渡』四字,懸於廟中,今存。


  • 咸豐八年三月(1858年)建立。
  • 清治末期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時代整修多次。
  • 咸豐八年(1858年)龍山寺建立石碑,標記黃龍安帶頭捐募及洪光海洪光城兄弟捐獻廟地事蹟;黃龍安三兄弟捐建石造龍柱。
  • 光緒十一年(1885年)總兵章高元捐建中庭石板石碑。
  • 光緒十二年(1886年)清廷頒賜「慈航普度」匾額。
  • 1980年代初期添加一拜亭
  • 1985年8月19日被審定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
Remove ads

奉祀神祇

Thumb
地藏王菩薩像

淡水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左次間配祀天上聖母、右次間配祀註生娘娘並附祀地藏王菩薩於側,大殿兩側的山牆設有羅漢山奉祀十八羅漢及在地護持的山神、福德正神,三川殿另有小型佛龕供奉文殊普賢菩薩

Thumb
Thumb
三川殿普賢文殊菩薩佛龕

建築特色

淡水龍山寺建築格局為面寬12.6米,縱深約35.4米的街屋型廟宇,配置為兩殿兩廊式,大殿為兩坡硬山式做法,面寬三開間,進深五間,屋架有十七架,金柱架為三通五瓜形式。1982年添增拜亭,為歇山式屋頂,屋架為七架,通樑上為二瓜一童柱,左右並以劄牽樑與過水廊連接,非常特別。

1982年(民國71年)農曆二月十九日佛祖誕辰法會後,淡水龍山寺整修,由彩繪名師洪寶真之嫡傳弟子莊武男負責工程,板橋埔墘黃龜理負責木雕,三重楊瑞西負責剪黏,莊武男負責彩繪與佛像脫胎。 1983年初大體完工,再增建中庭拜殿,雖新修而亮麗豔俗,但古物太半保存。[2]

重要文化財

慈航廣濟 & 南海朝宗

慈航廣濟南海朝宗,乃淡水海關史上重要之古文物。1860年(咸豐10年)台灣開港, 以安平、淡水兩港對外貿易,英、法、美、德等國來台,派領事設商行。日本治台之前,來台各國總數計達17國。[2]淡水海關在1863年(同治3年)英人侯威爾(John William Howell)為首任副稅務司,繼任者為美人施堅吉(W. S. Schenck),並以滬尾水師守備舊署作為稅關新址。

慈航廣濟

光緒暮春己卯之月、訂戴花翎特辦台北通商稅務福州旗營協領劉青藜、訂戴花翎辦理滬尾通商董余金、浙江補用知府李彤恩敬立

南海朝宗

光緒辛巳年(按七年)荷月(按六月)吉旦、督辦台北通商稅務鑲藍旗協領 得泉敬酬

慈航普度

1861年(同治元年)因三次大地震造成淡水龍山寺毀壞,王盛泰號與許水來沿用舊材, 以原貌修護。

清德宗光緒十二年(1886年), 中法戰爭後,台灣巡撫劉銘傳奏請光緒帝賜匾,御書「慈航普度」懸於寺中。

章高元獻淡水龍山寺石庭記碑

1884年(光緒十年)清法戰爭淮軍將領章高元率淮勇二營數百人在滬尾助勦有功,論功,加勇號為「年昌阿巴圖魯」。所以酬神,1885年四月前往龍山寺參拜,並捐建此碑。[2]
欽命提督軍門福建臺澎掛印總鎮世襲雲騎尉年昌阿巴圖魯,隨帶軍功加二級紀錄二次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