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泰米爾字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泰米爾字母(தமிழ் அரிச்சுவடி,tamiḻ ariccuvaṭi)是用來書寫泰米爾語和其他次要語言如 Badaga 語、Irulas 語和 Paniya 語的一種文字。[1] 通過使用附標表示在基本文字中沒有的送氣和濁音,它也可以用來書寫 Saurashtra 語,并且泰米爾人用它書寫梵語[2]。
![]() |
Remove ads
歷史
泰米爾字母如其他印度文字一樣被認為衍生自婆羅米文。[3]作為泰米爾語書寫實例的最早題刻可確定日期就在阿育王時代之後。這些題刻的文字通常叫做“泰米爾婆羅米文”或 Tamili 文,并在很多方面區別於阿育王婆羅米文。泰米爾字母向著更圓形的形式演化,并在5或6世紀達成了一種叫做早期 vaṭṭeḻuttu 的形式。[4]
但是現代泰米爾字母不是這種文字的後代。[5]在7世紀,帕拉瓦王朝確立了一種新泰米爾字母,它是通過簡化Grantha文(它也演化自南部婆羅米文)而形成的,并向它增加了 Vatteluttu 字母用於梵語中沒有的語音。[6] 在8世紀,這種新文字中在講泰米爾語地域北部的朱羅王朝和帕拉瓦王國取代了 Vatteluttu 文。而 Vatteluttu 文仍在講泰米爾語地域南部使用,在哲羅王朝和潘地亞王朝使用直到11世紀潘地亞王國被朱羅王朝征服之時。[7]
在此後幾個世紀中,朱羅-帕拉瓦文演化成了現代泰米爾字母。
Remove ads
特點
與其他婆羅米系文字不同,它使用相同的字符表示清塞音和對應的濁塞音。這是因為泰米爾語語法只把清塞音當作“真正的”輔音,把對應的濁音和送氣音當作清音的音便變體。
泰米爾字母很少使用特殊的輔音連寫表示聯合輔音。在出現聯合輔音的地方,向第一個輔音增加 puḷḷi ் 來拋棄固有元音,接著寫第二個元音。有一些例外,比如 க்ஷ kṣa 和 ஶ்ரீ śrī。
字母表
輔音分為三類: vallinam(硬輔音)、mellinam(軟輔音,包括所有鼻音)和 idayinam(中輔音)。
Remove ads
(*) க்ஷ் 在技術上是合寫 (=க்ஷ்)。
Remove ads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00 | 1000 |
---|---|---|---|---|---|---|---|---|---|---|---|---|
௦ | ௧ | ௨ | ௩ | ௪ | ௫ | ௬ | ௭ | ௮ | ௯ | ௰ | ௱ | ௲ |
Unicode 編碼
Unicode 給泰米爾字母的範圍是 U+0B80–U+0BFF。
泰米爾文 Tamil[1][2]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 (PDF)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U+0B8x | ஂ | ஃ | அ | ஆ | இ | ஈ | உ | ஊ | எ | ஏ | ||||||
U+0B9x | ஐ | ஒ | ஓ | ஔ | க | ங | ச | ஜ | ஞ | ட | ||||||
U+0BAx | ண | த | ந | ன | ப | ம | ய | |||||||||
U+0BBx | ர | ற | ல | ள | ழ | வ | ஶ | ஷ | ஸ | ஹ | ா | ி | ||||
U+0BCx | ீ | ு | ூ | ெ | ே | ை | ொ | ோ | ௌ | ் | ||||||
U+0BDx | ௐ | ௗ | ||||||||||||||
U+0BEx | ௦ | ௧ | ௨ | ௩ | ௪ | ௫ | ௬ | ௭ | ௮ | ௯ | ||||||
U+0BFx | ௰ | ௱ | ௲ | ௳ | ௴ | ௵ | ௶ | ௷ | ௸ | ௹ | ௺ | |||||
注釋 |
Remove ads
注釋
引用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