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混足目

软甲纲的一目节肢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混足目
Remove ads

混足目學名Mictacea)是软甲纲下的一个,為軟甲綱中最晚定名的。已發現的五個物種都是棲息在深海或濱海石灰岩洞穴中,外形類似的小型生物[2]。有兩組科學家於1985年獨立發現了這個目的生物,並在知道對方的研究後,同意合作撰寫發表此目物種的論文[3]

事实速览 混足目, 科学分类 ...
Remove ads

特徵

混足目的生物有下列若干特徵:

  • 頭部和第一節(pereonite)的融合。
  • 呈莖狀的眼睛,但實際用處可能不大。
  • 顎肢(maxilliped)及口部被甲殼覆蓋。
  • 所有體節均可自由活動。
  • 有呈二分枝狀的第一觸角(antennules biramous)[2][4]

分類

混足目目前已發現五個物種,分屬兩個[5]

Hirsutiidae

於1985年由Sanders、Hessler及Garner的團隊發現。

  • Hirsutia bathyalis Saunders, Hessler & Garner, 1985,於西大西洋的半深海區發現。
  • Hirsutia saundersetalia Just & Poore, 1988,於澳洲西南的半深海區發現。
  • Thetispelecaris remex Gutu & Iliffe, 1998,於巴哈馬群島發現。
  • Thetispelecaris yurigako Ohtsuka, Hanamura & Kase, 2002,於大開曼島的淺海洞穴發現。 [2]

Mictocarididae

於1985年由Bowman及Iliffe的團隊發現。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