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荊溪湛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荊溪湛然(711年—782年),俗姓,法號湛然,人稱荊溪尊者荊溪湛然常州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唐朝天台宗高僧,為天台宗九祖,尊称妙乐大師。

北宋開寶年間,越王錢氏追諡「圓通尊者」之號。[1]

生平

其家世業儒而獨好佛法,17歲從金華方巖大師受天台止观,20岁入左溪玄朗门下,研习天台宗教義[2]天寶七年(748),年38岁,于宜兴净乐寺出家寺,又至越州從曇一律師學律,後於吴郡开元寺讲《摩诃止观》。天寶十三年(754),玄朗圓寂,師於東南一帶弘揚台宗教法。先在江蘇武進縣一帶弘法,後遷居天台山國清寺。其主要思想为“无情有性”,即草石等无情之物亦有佛性。德宗建中三年(782)[3],示寂於佛隴道場,世壽72,法臘43,弟子梁肅為撰碑銘。[1]

法嗣

師承

弟子

其门下弟子有道邃普门元皓行满智度法颙等人。

著作

著作有《法華玄義釋籤》、《法华文句记》、《法華經大意》、《止观辅行传弘决》、《止觀輔行搜要記》、《止观大意》、《法華五百問論》、《金剛錍》、《十不二门》、《略維摩疏》、《維摩疏記》、《止觀義例》、《止觀文句》、《始終心要》等。[3]

參考文獻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