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蔡若蓮
香港教育局局長、前教聯會副主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蔡若蓮,JP(英語:Christine Choi Yuk-lin[註 1],1966年9月29日—),香港教育家兼教育界人士,現任教育局局長,曾任教聯會前副主席、福建中學(小西灣)前校長以及教育局前副局長。[5][6]
Remove ads
簡歷
蔡若蓮1966年出生於香港,曾分別在1979年和1985年畢業於勞工子弟中學(小學部)[7]和宣道中學(中六、九龍城舊校)。其後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主修中國語言及文學。此後多年來不斷進修,先後完成多個高級學位課程,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博士、語言學碩士、教育學碩士、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科文學碩士及教育文憑等[8]。她為前任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曾分別任教中學、小學及大學語文課程,前職是福建中學前校長[9]。2016年9月,她曾經出選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教育界功能界別)以及與但未能當選[10]。她亦曾擔任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委員、一連聯同的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等公職,同時為香港教師夢想基金主席、優秀教師選舉委員會召集人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推廣及公共關係委員會委員、中國內地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學術顧問,以及西部人才支援計劃義工等[11]。
蔡若蓮從事教育工作20多年,包括執教過博允英文中學及新法書院逾十年,也曾擔任成人夜小學教師,河北師範大學、西華師範大學、山東曲阜師範大學孔子研究學院客座教授。其後投身教育局,先後擔任高級課程發展主任及高級學校發展主任,負責校本課程及語文教學支援工作, 曾推動中國內地專家駐校全校參與推普[12],組織學生口語才藝活動、香港文學散步,落實初中融辯入教計劃、支援非華語學童中文學習等[11]。後來,蔡若蓮在2013年9月到福建中學(小西灣)接任校長一職[13]。
她在業餘時間參與教聯會工作,擔任副主席,期間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工作,並於2005年為會開拓了「優秀教師選舉」,又成立「幼師薪酬關注組」,並擔任召集人[14][15]。她亦在信報、大公報及晴報[16]撰文回應各項教育議題。
Remove ads
2015年,蔡若蓮聯同一班香港教育界人士成立了教師夢想基金,並擔任基金主席。她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教師的工作量繁重,加上教改、縮班殺校的壓力,令其失去追尋夢想的動力。為此,她發起成立教師夢想基金,旨在以撥款及專業意見支持教師實現夢想,發放正能量,並成為年輕一代的榜樣,將勇於逐夢的精神承傳下去[17][18][19]。
2016年6月26日,蔡若蓮召開記者會,以獨立身份正式宣布參選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教育界功能界別。她以「抉擇」作為競選口號,在競選宣言中批評時任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尸位素餐,又指責時任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喊口號就聲嘶力竭,講實幹就一事無成」。[20]蔡若蓮在電台選舉論壇中,對手批評她的教聯會副主席的身份。她解釋因不希望受團體意見影響,所以自己用獨立身份參選,又承諾假如教聯會與前線教師立場有異,將會跟從後者。她又批評葉建源自己也是教聯會永久會員,卻從沒提起,又經常與政黨連結。[21]
2016年11月,蔡若蓮與另外3名中、小學及幼稚園校長組成4人團隊「FORESEE」參加於12月舉行的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的教育界界別分組[22]。最終她獲7,827票,得票率約23%,雖然未能當選,但成為該界別中建制派得票第二高者。
2017年6月21日,有消息透露蔡若蓮可能會獲委任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的教育局副局長。恒生管理學院校長何順文表示,暨出任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是公務員班子出身,若副局長人選應具備前線教育工作者的經驗,如管理中、小學的經驗,可互補不足,而且目前教育界的「救火」議題多集中於中小幼界,相信副局長若有相關經驗會較理想。他指,蔡若蓮中學校長出身,而中學是小學之後,也是大學之前,是優勢,有助處理中學教師編制問題,亦熟悉學生銜接大學事宜,「好難找一個幼稚園、中學、大學都做過」。至於蔡若蓮的親中背景會否令業界反感,何認為蔡有自己的政治信念,但亦有專業考慮,「政治不會與教育掛鈎,要分得好清楚」[23][24][25][26]。教協葉建源則指,對任命蔡若蓮感到失望,他指蔡若蓮早前參選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組別得票不足三成落敗,顯示她沒有民意授權[27]。
有逾萬人在網上聯署反對蔡若蓮出任教育局副局長,他們的聲明批評,蔡若蓮曾落敗立法會選舉,政府委任她為問責官員的話,「是對選民的公然侮辱,必須即時制止」。[28]相反,有網民發起「全民家長撐蔡若蓮校長出任副教育局長,救救我們的學子」的聯署。聯署指出,蔡是真正出心出力的教育工作者,以學生利益放首位,從不將教育政治化,希望蔡若蓮出任教育副局長[29]。此外,「時聞香港」、香港政研會等12個關注社會團體亦發起「支持蔡若蓮校長出任副教育局長」網上聯署,截至7月23日晚上10時,共獲得26,254個簽署,在剔除7,200多個涉重複或無效的簽署,確認有19,027個有效聯署。發言人指出,蔡若蓮深獲市民支持,期望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順應民意委任蔡若蓮,讓專業且有熱誠的教育工作者參與制訂教育政策,「為教育撥亂反正,教育重歸教育。」[30]
Remove ads
2022年6月,蔡若蓮被委任為教育局局長,接替調任至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的楊潤雄。她於2022年7月1日正式就任教育局局長。
爭議
在教育電視節目《驚心動魄》被批評醜化廣東話,内容將講廣東話的角色描繪成「大魔頭」,而其他角色則說普通話,幫助主角打敗了以「粵語統一世界的大魔頭」,強化使用普通話的優越感。此節目旨在推廣普通話教學,但內容被認為帶有歧視性,藉此貶低廣東話並推廣普通話。 [31]
2012年,蔡若蓮表示所負責的「語交教學支援組支援範圍」文件中,詳細寫明要香港學校營造普通話環境以「普教中」及「優化」普通話學習等。同時她擔任副主席的教聯會,當時已在公開講座到全港學校倡議「創造語境,全校參與建立校園推普機制,全體教師掌握普通話!」[32]
2014年,蔡若蓮曾經舉辦講座,要求全港學校創造語境,建立校園推普機制,並且貶抑及醜化廣東話。[32][33]
2014年,港語學在社交網站帖文表示,該組織揭發蔡若蓮在教育局網頁撰文聲稱,「廣東話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令社會各界不滿,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指,教育局做法不恰當要求政府進一步釐清,廣東話是否屬於本港口語上的官方語言。最終教育局需要即時道歉以及刪除有關網頁,以平息事件。[31][34][35]
2022年,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接受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訪問時指,將來如果條件可行,將考慮在香港學校推行普教中,她又稱青年一代需要捉緊大灣區建設機遇,並指「不會說普通話會很吃虧」,她稱掌握普通話是「最基本的」, 條件許可將推全港「普教中」。[36]
Remove ads
2012年,蔡若蓮曾獲教育局資助出版《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稱讚中國共產黨「進步、無私和團結」,因被不少市民批評其為強推國民教育科及普教中的幕後搞手,從而觸發2012年反國教風波。其手冊內容中提及中共是「進步、無私與團結」。而蔡若蓮過往亦曾指參與六四集會的學生只是「宣洩情緒」,參與雨傘運動的學生則是運用「急功近利的政治鬥爭手段」。香港眾志成員黄之鋒質疑,蔡若蓮言論偏激,若出任教育局副局長,恐怕會收緊學生參政空間。[32]
蔡若蓮以立法會獨立候選人至周一才正式辭去教聯會副主席一職,但她在2016年參選立法會教育界時就報稱「獨立候選人」,當時不乏批評她「假獨立」、不誠實的聲音。特別是她報稱「獨立」出選,但仍以副主席身份出席教聯會的請願活動。[37]
其後,蔡若蓮校長同教育局官員等人被對手葉建源投訴,指她多次違反選舉規例,包括未經教育局批准就在教育服務中心,進行競選活動及錄影,未有申報選舉廣告和相關資料等。葉建源表示,收到選舉主任回覆確認投訴屬實,並將作出跟進,可能涉及違規行為,會將個案轉交警方跟進。隨後教育局表示,選舉主任處理當中,並已交由警方跟進。[38]
她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尊重選管會的決定並感謝提醒,形容自己對選舉不熟悉,過程中「有好多無心之失」,是「技術上甩漏」。[39]最後,蔡若蓮得票為18158票,未能成功當選[40]。
Pokémon GO登陸香港後掀起一片熱潮,並成為2016年Google Play Store及App Store最多下載次數的遊戲類應用程式此遊戲,亦於2016年及2017年連續兩年成為國際社群和Google香港搜尋的熱門遊戲。[41]隨後時任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等成員表示,要求當局聯絡遊戲開發商,勿在校園附近放置精靈,以防學生在學習期間沉迷遊戲,及避免吸引遊戲玩家闖入校園,影響學生安全,擔心小朋友因為精靈在公園聚集,容易結交陌生人,從而帶來安全問題,由於遊戲長時間使用數據,有機會繳交高昂數據費用,及影響親子關係。她呼籲同學善用暑假時間,不要沉迷遊戲。[42][43]
2017年8月7日蔡若蓮上任首日,引發逾萬人聯署反對,特別其過往貶低粵語言論及普教中政策,憂慮她進一步打壓粵語教育。聯署指其教聯會背景及「語言霸權」立場,將損害學校自主性,就被指在社交網站封鎖力主反對她擔任教育局副局長的港語學召集人陳樂行,及於被揭發當日旋即刪除社交網站帖文。港語學曾於蔡若蓮任命公布前,指控蔡若蓮曾失言稱廣東話為「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方言,不適合擔任教育局職位。陳樂行更以截圖佐證,指出前任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亦未有封鎖他,稱蔡若蓮所說上任後會虛心聆聽意見為謊言。教育局發言人則回應,是因為蔡若蓮會設立一個公開的社交帳戶,原有的個人帳戶只是與親友作生活交流之用。[33][44]
該校於2023年面臨殺校(學校停辦)危機,學生為表達訴求而拍攝影片致信行政長官李家超,名為《請讓我們相信希望—致特首李家超先生的信》,懇請政府為400多名中學生提供新校舍。蔡若蓮在影片發放翌日公開回應,呼籲辦學團體「坦誠溝通,勿讓學生誤解」,並促校方留意影片對學生情緒影響。她強調教育局已與同區中學協調,提供選科資料及學額,確保學生轉校順利。蔡若蓮指停辦非「殺校」,而是因人口下降的教育生態新陳代謝。
影片隨後於(14日)被下架。教育局(15日)表示,一直與辦學團體聯繫及提供支援,包括在有需要時為家長和學生提供選校的支援,強調所有持份者應以保護學生福祉為首,「學校有責任確保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任何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展的舉動必須立刻制止」,學校有管理不善的地方,教育局會嚴肅跟進。[45][46][47]
2024年,中三公民、經濟與社會科教材爭議不斷,不少聲音質疑教育局的性教育教材裏面的價值觀過時落後、未能跟上現代社會的發展。[48]
教育局公布更新題材《合乎情禮的親密關係單元》,提倡初中女生用「承諾書訂立親密界限」,堅決拒絕婚前性行為。建議青少年若「有性衝動可透過迴避或轉移來處理」,避免穿著「太性感,透過解字謎等方式討論親密關係」,並以少年和女友在家獨處學習時出現生理反應的情況為例,稱此時應立即離開現場或「有性衝動就一起去打羽毛球」。[49]
隨後「打羽毛球」這詞在香港網絡瘋傳引起關注,無意間成為了一種新的性暗示,還有人把它變成了性俚語用「羽毛球友」來代替炮友。教育局叫學生有性衝動去打羽毛球事件傳開,成為全球討論焦點,被多國媒體報導,如《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獨立報》、《BBC》、《每日電訊報》、《獨立報》、《新德里電視台》、《海峽時報》、《今日新聞》等等。[49][50]
事件發生後,教育局長蔡若蓮馬上出來解釋:「我都覺得好奇怪,課程是面向初中約12至14歲學生,希望他們有正確的性觀念,能夠保護自己、尊重他人,以及為自己行為負責,這是非常重要,一定要灌輸有關正確觀念;該科旨在優化初中課程,舉一些教學事例予大家參考,其中社會熱議的部分,只是一個參考建議」。[51][52]
議員江玉歡批評,香港教育局對年輕人克制性慾的方法脫離現實,而且有相當比例的年輕未婚情侶同居,呼籲拒絕婚前性行為不切實際。聖公會牧師的選委界立法會議員管浩鳴亦提到,教材提到有性衝動去打羽毛球的例子「不夠貼地」,建議如果改為「沖個凍水澡」會更加合適。[49][51][52][53][54][55]
相關事件
2017年9月7日,蔡若蓮罹患抑鬱症的25歲長子潘匡仁,於11時許在九龍站上蓋豪宅擎天半島一躍而下,並倒臥在9樓平台位置,保安見狀急忙報警,消防員接報到場將他救下,救護員趕至施救並將他送院,惜告不治,得年25歲[56][57]。蔡若蓮下午在急症室見兒子最後一面後,在親友陪同下從後門乘私家車離去,期間她雙眼通紅,雙手合十,未有回應大批記者提問[58]。
蔡若蓮長子在9月7日中午自殺身亡後,於同日下午,香港教育大學的民主牆有兩名男子張貼「恭喜蔡匪若蓮之子魂歸西天」的冒犯性標語,此舉隨即引起香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並引發香港教育大學涼薄大字報事件[59],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予以強烈譴責[60],又因為教大洩露閉路電視片段而軒然大波。教大校方於事發後曾稱張貼者身份不明,又以保護張貼身份為由拒絕報警[61]。校方自行調查三個月後證實是教大校內學生所為[62]。教大校方宣稱該兩名學生不是主修教育學科,認為他們不會成為老師[63]。
9月8日深夜,香港城市大學的保安員發現有三名男女在校內民主牆貼出有關「恭喜」蔡若蓮喪子的字句,當保安員查問時未能出示證件並逃離現場,城大於是報警求助。城大指有關標語並沒有填寫學生姓名及編號,現階段沒有證據顯示張貼者與城大有關,城大稱會配合警方調查[64]。後來有傳媒報導其中一名疑為暱稱「肥蔡」的人士,他曾經就讀城市大學專上學院公共行政學系副學士課程,此人士聲稱不知自己犯了哪條法例,更揚言請找警察把他拘捕,城大校方則未有確認有關人士的身份,強調事件已交由警方調查[65]。
潘匡仁於9月25日在世界殯儀館設靈,喪禮以基督新教儀式進行,署理行政長官張建宗及律政司司長袁國強等官員都有到靈堂弔唁[66]。9月26日上午11時,蔡若蓮的次子捧着潘匡仁的遺照出殯,蔡若蓮須要丈夫攙扶,遺體由靈車運送到和合石火葬場舉行火葬儀式[67]。
著作
- 《與夢想同行——一位校長的教育實踐》.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2015年. ISBN 9789882363281.
- 〈古代識字教材《三字經》之研究〉.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 2000-09 (中文).
- 〈「文化中國」的理念與實踐——析中國文化的現代化與世界化〉.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1 (中文).
- 〈課程組織與香港初中語文教學效率初探〉.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 2001-07, 3 (3) (中文).
- 《影響敎師參與課程改革的因素:以中文科新課程試行計劃為例的質性硏究》(與周健、黃顯華合著),學校教育改革系列之7,2002年,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敎育硏究所。
- 〈孔子論詩〉,2003年。
- 〈從現代敍事學角度看《國風》中棄婦詩的敍事特點〉,《第六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
- 〈永恆的追尋——《蒹葭》詩旨探微〉,2008年。
註釋
- 香港政府登記用名為Choi Yuk-lin。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