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澎湖廳憲兵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澎湖廳憲兵隊map
Remove ads

澎湖廳憲兵隊,又稱澎湖廳憲兵分隊,是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的衙署建築,當前登錄為澎湖縣歷史建築[1],現改建為洪根深美術館[2]

事实速览 澎湖廳憲兵隊, 别称 ...

歷史

Thumb
清末時的原澎湖總鎮署衙門

澎湖憲兵隊位於澎湖天后宮西鄰,前身為澎湖水師協鎮(副將)署,並在澎湖之役後升格為澎湖水師鎮,水師鎮辦公署另移他處,而原協鎮署則改挪作澎湖通判衙門經營。一直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歸因乙未戰爭使日軍登陸澎湖,使澎湖島憲兵隊進駐之初,通判署內的建物配置都沒有太大的變動,並在署旁增建監房及化善所各一處。[3][4]

日治時期,原通判衙門建築則由台灣憲兵隊澎湖島分隊使用,並在昭和6年(1931年)時,憲兵分隊將原通判衙門廳舍拆除改建,並興建包含武道廳本身、馬房、辦公廳、及6棟宿舍的新廳舍公事。昭和16年(1941年)歸因太平洋戰爭爆發,單位人員則在管轄區域北側邊坡興建2座防空洞,已供憲兵門及其軍方家屬躲避空襲之用[5][6]

戰後至今

民國34年(1945年)國軍接收澎湖過後,先將憲兵隊營區撥交澎湖防衛司令部運輸組使用,也曾應部隊人數的增加而增添了一些厨房、廁浴等建築,並且將營區西北側的兩棟日式宿舍闢為「女青年之家」,到民國47年(1958年)為因應八二三砲戰的新局勢,軍方則改組為馬公港口指揮部(簡稱港指部),也增建了餐廳及L形大廳後面的地下戰堡,來增加支援金門前線的運補功能。而營區北側的土丘則因為劃交給空軍防砲部隊接管,而增建了防空砲座等設施。民國62年(1973年),縣政府因闢建民族路南段,而將土丘南側的兩棟日式宿舍拆除,民國84年(1995年)L形辦公廳西側的兩棟日式宿舍也因老舊因素而被拆除,改建為兩層鋼筋混凝土造寢室大樓。民國89年(2000年),縣政府將港指部營區變更地目為「社教用地」,兩年後又將港指部登錄為歷史建築[7]。2004年軍方將港指部園區移交給縣政府使用以便保存再利用、規劃,並在2017年向公眾開放參觀[8]。2020年在文化部抑注經費活化後,建築群則正式作為洪根深美術館啟用[2][9]

Remove ads

建築設計

當前澎湖憲兵隊營區中,則保存西側玄武岩圍牆、L形辦公廳、武道廳(含倉庫)、馬房、兩棟僅存的日式宿舍,及1958年增建的地下戰堡、防空砲座等戰後軍事設施,除了武道廳一樓倉庫和L形辦公廳使用混凝土加鋼筋構築之外,武道廳二層建築、馬房、及宿舍都是和式風格的木造建築[10]

L形辦公廳位於營區大門北側,是日治昭和6年(1931年)改建之鋼筋混凝土建築,採用關東大地震之後所謂改良官舍的建築形式。建築基座以地樑抬高約1公尺,在地板通風良好,防潮性能頗佳,戰後曾作為港指部指揮大樓使用。劍道廳及馬房則位在指揮部大樓西側,是一棟存磚木造的的二層樓建築,目前僅存的兩棟日式宿舍(獨棟及雙拼各一間)則位於基地北側,都是和式的魚鱗板一層建築。而周邊土丘上有國軍防砲部隊所建的一座防空砲座,砲座是一層的鋼筋混凝土圓形建築[11]

圖輯


相關條目

Thumb
澎湖生活博物館展示的清代澎湖廳城模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