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灰背椋鸟
椋鸟科椋鸟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灰背椋鸟(学名:Sturnia sinensis)为椋鸟科北椋鳥屬的鸟类。在中國南部和越南北部繁殖,並於冬季遷徙至東南亞。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2]
Remove ads
分類
灰背椋鳥由德國博物學家約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於1788年在其修訂和擴展的卡爾·林奈《自然系統》自然系統版中正式描述。他將其歸類於黃鸝屬(Oriolus),並創造了雙名法名稱Oriolus sinensis。[3] 種小名sinensis源自新拉丁語,意為「中國的」。[4] 格梅林的描述基於1775年法國博學家喬治-路易·勒克萊爾·布豐伯爵在其著作《鳥類自然史》Histoire Naturelle des Oiseaux中所描述的中國「Le Kink」。[5]弗朗索瓦-尼古拉·馬蒂內創作的手繪彩色版畫隨布豐的文字出版。[6]
灰背椋鳥曾被歸類於椋鳥屬(Sturnus)。2008年發表的一項分子親緣關係學研究發現該屬為多系群。[7] 在重新組織以創建單系群屬時,灰背椋鳥是五種被移至1837年由勒內·萊松提出的重建屬北椋鳥屬(Sturnia)中的一種。該物種為單型種:不承認有任何亞種。[8]
Remove ads
描述
灰背椋鳥具有藍色的眼睛、灰色的喙,肩部有一塊白色斑塊。成年雄鳥頭部和胸部為淺棕色,腹部為白色,而成年雌鳥背部和腹部則較深棕色。這種鳥通常以大群出現。[9]
分布與棲地
此鳥類分布於包括汶萊、柬埔寨、中國、印度、日本、南韓、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台灣、泰國和越南等亞洲國家。[10]
在中國分布于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福建、广东、海南等地,主要栖息于空旷地树上以及营巢于天然树洞、墙洞或裂缝中。[2]
保育狀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