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鷹鵰

鹰科鹰雕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鷹鵰
Remove ads

熊鷹學名Nisaetus nipalensis排灣語qadris),又名熊鹰山鷹鵰赫氏角鹰赫氏鷹鵰亞洲鷹鵰山地鷹鵰,是鷹科亞洲鷹鵰屬的猛禽,一般棲息於中高海拔的常绿森林,种加词取自指名亚种的主产地尼泊尔[2]

事实速览 鷹鵰, 保护状况 ...
Remove ads

外觀

熊鷹是一種偏大的鷹科猛禽,一般身長63至80公分,翼展140至165公分。成年的熊鷹的上半身呈棕色,有白色的下半身、羽毛和尾巴。牠們的胸部、腹部和後翅有很明顯的黑白(或棕白)相間條紋。牠們的翅膀很寬,在飛行時呈V型,熊鷹的亞成鳥通常有白色頭部。

生物學

熊鷹通常分布1,000~3,000公尺左右之中高海拔原始闊葉林或針闊混合林內,牠們一般會在樹上築巢,每次產卵只產下一顆卵。通常以小型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為食。[3]。其族群數量極稀少,獵食時大多採伏擊方式,於視野遼闊之枝椏上俯瞰,當獵物出現時,即悄然滑行後接近獵物再急速俯衝突擊。

亚种

與人類關係

  • 族群稀少,且為養鷹者熱衷的對象,賴以生存之中、高海拔原始森林頻遭砍伐及人為開發壓力,本種的生存岌岌可危,在台灣為第一級保育類。[3][6]
  • 熊鷹在台灣原住民排灣族魯凱族文化中有重要意涵。如部分排灣族地區的神話傳說中,族人往生後會化身為百步蛇,百步蛇年邁凋零後身上會漸漸長出羽毛,死後化為熊鷹;排灣族群相傳熊鷹為了不讓羽毛被人類直接拔去,預知生命臨終前會以急速飛行向山壁衝撞,讓羽毛自然脫落,而非直接拔下。排灣族人頭飾上的羽飾即為貴族身份以上階級象徵,若拾獲羽毛必須將其給部落王族或貴族過目,因此規範禁獵熊鷹。[3]

外部鏈結

註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