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牟羽可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emove ads
牟羽可汗[註 1](?—780年),名移地健[註 2],又稱登里可汗,尊號登里囉汩沒蜜施頡咄登蜜施合俱錄毗伽可汗[註 3][1]:91,出身藥羅葛氏,公元759至779年間就任回紇汗國第三任可汗[1]:91[2]:159。他是英武可汗(磨延啜可汗、葛勒可汗)之次子。回紇神話中有一卜古汗,牟羽可汗是它的轉音,有巫師之意。他即位前的称号为大毗伽突利设[註 4]。

758年,娶僕固懷恩女为妻。次年继可汗位,建号爱登里罗汨没密施颉登密施合俱禄毗伽可汗,依俗纳小宁国公主为妻。762年,应唐朝之请,率军與岳父僕固懷恩合作助唐帝國联兵打敗史朝義,再克洛阳。居功骄纵拔扈,恣意侮辱唐朝天下兵马元帅李适。763年,杀史朝义,平定安史之亂,被唐朝封為颉咄登里骨啜密施合俱禄英义建功毗伽可汗(简称英義建功可汗),册其妻为娑墨光亲丽华毗伽可敦。同年归国,同时携摩尼教僧侣睿思等四人同归。其後因功而強行要求唐帝國互市,以一匹馬換唐帝國絲絹40疋,造成唐朝沉重的財政负担,並不時攻掠唐帝國邊郡地區。他統治期間吸納了部份唐帝國的文化制度。此外,他於762年引入摩尼教[2]:159,將之變為回紇的國教。768年,光亲可敦卒,再娶仆固怀恩幼女崇徽公主。779年,唐代宗驾崩,唐德宗李适初立,他受依附于回纥的九姓胡建议,想要举兵南下攻唐,从父兄顿莫賀達干劝谏阻止,他不听。780年,因對於唐帝國關係上意見不合,為宰相顿莫賀達干所殺,在位二十年。[4][5]
他引進摩尼教,因為摩尼教很适合以遊牧为生的部落。他從洛陽帶回四位摩尼教士與薩滿辯論,摩尼僧人獲勝,自此以摩尼教為國教。他有一外号「摩尼之舌」。據九姓回鶻可汗碑(漢文碑面)記載:“……可汗乃頓軍東都,因觀風俗敗,民弗師,將睿息等四僧入國,闡揚二祀,洞徹三際。況法師妙達明門,精通七部,才高海嶽,辯若懸河,故能開正教於回鶻……”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