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牡丹鄉
臺灣屏東縣的山地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牡丹鄉(排灣語:Sinevaudjan)位於臺灣屏東縣東南部,是臺灣本島最南端的山地鄉[註 1],北臨獅子鄉、臺東縣達仁鄉,東濱太平洋,西鄰車城鄉,南接滿州鄉,為1874年牡丹社事件的發生地。日治時代大正九年(1920年),牡丹鄉被日本人劃入當時高雄州恆春郡所直轄的蕃地。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後將此塊蕃地各部落整編,成立此鄉。
牡丹鄉地處恆春半島,為中央山脈的尾稜,海拔均在1000公尺以下,鄉境內西側有四重溪上游多個支流,東側有港口溪、九棚溪等上游支流及旭海溪(舊名牡丹溪)、里仁溪(女仍溪)等獨立水系流經。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每年冬春兩季均有強勁的落山風吹襲。居民以排灣族為主,也有少數阿美族。
Remove ads
歷史
依據荷西時期的番社戶口表,現今牡丹鄉境內已有記載Sdakj(四林格)、Catseleij(茄芝萊)、Kous-kous(高士佛)、Mat-saran(牡丹灣社)等部落,故牡丹鄉在荷西時期可能早已為外人所知[1]。自清領時期起,牡丹地區被劃屬「番界」,清領時期的牡丹雖然已是歸化生番,但至清末仍未納入行政管轄,而係被分於恆春下番十八社內[1]。直至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以後,境內的牡丹、高士佛等社名方始多次出現於官方文書中,而牡丹社事件及日治時期的四林格事件,亦成為境內各部落受到官方注意的主要因素[2]。
日治時期,牡丹地區仍屬蕃地,其先後曾分別由恆春廳蚊蟀支廳、阿緱廳恆春支廳及高雄州恆春郡管轄,牡丹地區的茄芝萊、牡丹、高士佛、八瑤、牡丹灣及四林格等部落各有設置警察官吏駐在所及派出所,負責行政、教育、警政及產業指導等工作[1]。
1945年二戰後,社改為「村」,牡丹地區成立石門村、牡丹村、東源村、旭海村、高士村、四林村等6個村[3]。1946年,高士佛社警察官吏駐在所改名為「牡丹分駐所」,並移至石門村,同時於該村設鄉公所為行政機關,10月正式成立牡丹鄉,屬高雄縣恆春區[4]。1950年10月,調整行政區域並撤廢區署,牡丹鄉改隸屏東縣[5]。
Remove ads
地理
牡丹鄉位於屏東縣東南部,中央山脈南端東側,東臨太平洋,東南與滿州鄉相接,南為車城鄉,西與北鄰獅子鄉,東北與臺東縣達仁鄉鄰接[3]。全鄉海拔高度約在500公尺以下,地形以丘陵為主,境內海拔最高點位於鄉境西界的里龍山附近(約1,000公尺高),少數海拔高度低於100公尺的低地則分布在河流兩岸及主支流交會口、出海口等地[4]。
根據屏東縣恆春戶政事務所統計,2024年底牡丹鄉戶數約2.1千戶,人口約4.7千人,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石門村與旭海村,2024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1,819人與459人[6]。
政治
Remove ads
牡丹鄉公所是牡丹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牡丹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屏東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牡丹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2室等7個內部單位及2個附屬機關[7]。
牡丹鄉民代表會是牡丹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牡丹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牡丹鄉民代表會共有7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5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2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8]。
以下列出的「村」屬於行政區劃,因此村內可能有數個部落。括號內皆為排灣語名稱。
- 石門村:鄉行政中心。
- 大梅部落(Pungudan,外茄芝萊)
- 石門部落(Kapanan / Tjuqaciljai,頂茄芝萊)
- 安藤部落(Anteng)
- 中間路部落(Kajajanan,咖佳佳南)
- 牡丹村(新保將):
- 下牡丹部落(Sinevaudjan,牡丹)
- 上牡丹部落(Varalji,媽嘮喇)
- 東源村:
- 東源部落(Maljipa / Tjuljasuaq,外麻里巴):1941年~1942年遷至現址。
- 旭海村:
- 旭海部落(Macaran,馬查蘭,牡丹灣)
- 高士村:
- 高士部落(Kuskus,高士佛)
八瑤部落(Padriyur)[註 2]
- 四林村:
- 四林部落(Draki / Cinaqi,四林格)
牡丹鄉行政區劃 |
公共服務
- 屏東縣政府警察局恆春分局
- 牡丹分駐所
- 旭海派出所
- 屏東縣政府消防局第四大隊
- 牡丹分隊
教育
- 屏東縣立牡丹國民中學
- 屏東縣立石門國民小學
- 屏東縣立牡丹國民小學
- 屏東縣立高士國民小學
- 屏東縣立高士國民小學牡林分校
交通
- 省道
台26線(部分路段通車)
- 縣道
- 鄉道
屏156線
屏172線
旅遊
文化設施文化資產
遺址
|
自然景觀溫泉
|
特產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