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狄安娜·窦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埃德娜·梅·窦萍(Edna Mae Durbin,1921年12月4日—2013年4月17日)[1] ,艺名狄安娜·窦萍(Deanna Durbin),是一位加拿大裔美国女演员、歌手,在1930、40年代的音乐电影中饰演女主,并以女高音演唱了不少歌曲。
她是一名童星,1936年登台表演,随后与环球影业签订了合同。她在《春闺三凤》(1936)、《丹凤还阳》(1937)和《美鳳奪鸞》(1941)等电影出名,扭转了环球影业亏损的局面[2]。她于1938年获奥斯卡青少年奖。
长大后,她不满足于饰演邻家女孩角色,试图通过黑色电影《圣诞假期》(1944)和《脂粉侦探》(1945)等转型。这些由第二任丈夫菲利克斯·杰克逊制作的电影并不那么成功,1949年她宣布息影并与丈夫离婚,之后与查尔斯·亨利·大卫结婚,并搬到巴黎郊区隐居,不再出现于公众视野中。
Remove ads
早年
埃德娜·梅·窦萍(Edna Mae Durbin)于1921年12月4日出生于温尼伯,很快一家人从温尼伯搬到了南加州,并于1923年成为美国公民[3]。她10岁时,父母认识到她有一定的天赋,并为她报了拉尔夫·托马斯学院(Ralph Thomas Academy)的声乐课。她很快成为学院里的尖子生,在当地俱乐部和教堂演出[4]。
事业
1935年初,米高梅计划拍摄一部歌剧明星欧内斯汀·舒曼-海因克的传记电影,负责选角的鲁弗斯·勒梅尔(Rufus LeMaire)听说了她的名声,邀请她试镜,并被她的歌声折服。路易·B·梅耶也对她很满意,与她签订了一份六个月的合同[4]。她因此得以与朱迪·加兰出演处女作、短片《每个周日》(Every Sunday,1936)。梅耶对两人都很满意,本想把两人都签下[2]。
在窦萍的合同刚过期时,环球影业制片人乔·帕斯捷尔纳克捷足先登,并给她取了艺名狄安娜,出演她自己的第一部长篇《春闺三凤》(1936)。影片大火,窦萍也成了明星,之后又主演了《丹凤还阳》(1937)和《美鳳奪鸞》(1941)等一系列音乐片,大部分由亨利·科斯特执导。[5]
除去表演外,窦萍依旧喜欢唱歌。1936年,她曾为《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配音试镜,但被沃尔特·迪士尼嫌弃声音“太老”而落选。同年,大都會歌劇院向她提供了一次试镜机会,但被她拒绝,因为窦萍自认为还需要更多歌唱培训。环球影城的声乐教练安德烈斯·德·塞古罗拉也曾是大都会歌剧院歌手,看好窦萍的潜力。[6]
Remove ads
1941年,她主演《美鳳奪鸞》,这是她与帕斯捷尔纳克和亨利·科斯特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之后,帕斯捷尔纳克从环球影业跳槽米高梅。窦萍的丈夫、导演沃恩·保罗没有得到环球影业任用,而她对环球影业《独自生活的人们》(They Lived Alone)的新角色安排也不满意,并拒演,因此1941年10月16日到1942年2月初被环球影业雪藏[7][8]。1942年1月下旬,她和环球公司和解,得到了更多的自主权,如选择导演、剧本、歌曲等[9]。
《独自生活的人们》修改后以《了不起的霍利迪夫人》(1943)的名义上演。之后,她还拍摄了不少其他类型的电影,例如浪漫喜剧《春之序曲》(1943)和音乐剧《歌声不断》(1944),后者也是她唯一的一部特藝七彩电影[10]。
1944年,窦萍出演罗伯特·西奥德马克执导的黑色电影《圣诞假期》,后来西奥德马克虽然赞扬了她的演技,但说“她想演一个新角色,但又怕不体面”[11]。这部电影褒贬不一,但窦萍自认为是她“唯一真正的好电影”[12]。

1946年,杜宾我美国收入第二高的女性,仅次于贝蒂·戴维斯[5],她的粉丝俱乐部曾被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粉丝俱乐部[13]。
1946年,环球与另外两家公司合并,成立环球国际(Universal-International)。新公司开始停止拍摄音乐剧。窦萍在拍摄了《爱和玛丽》(1948)等四部作品后选择息影。1948年8月22日,环球国际提起诉讼,要求收回公司预付给她的工资[14]。窦萍同意再拍三部电影,但直到她合同过期也没实现。息影后,她收到了20万美元的离职补偿金[15][16]。
退休生活
她息影后搬到巴黎。帕斯捷尔纳克曾试图劝阻她,然而被她拒绝,说作为收入最高的明星,不能拍最差的东西[17]。1949年9月,她向第二任丈夫杰克逊提出离婚,11月正式离婚[18][19]。
1950年12月21日,窦萍与法国导演兼制片人查尔斯·亨利·大卫结婚,后者曾执导过她的《脂粉侦探》。两人生活在巴黎郊外的一个农场,生有一子一女。她拒绝了数次复出邀请,包括在百老汇舞台剧《窈窕淑女》中饰演伊丽莎·杜利特尔[20]。1951年,她受邀在伦敦西区戏剧《刁蛮公主》中演出,1953年又出演了米高梅的同名电影。
1983年,窦萍罕见地接受了采访。据采访人电影历史学家大卫·希普曼,窦萍说她不喜欢好莱坞制片厂体系,从未认同媒体给她塑造的形象。她以第三人称谈论“狄安娜·窦萍”,认为这是年轻的代价,不能代表真实的自己[21]。私下她始终使用自己的原名,好莱坞出版物每年公布的薪水数据也以“演员埃德娜·梅·窦萍”称呼她。[22]
她十分在乎自己的隐私,一直拒绝在网站上公开个人资料。2013年4月30日,狄安娜·窦萍学会(Deanna Durbin Society)报道称她“在过去几天内”去世[5]。根据社会保障死亡索引(Social Security Death Index),她于2013年4月17日[1][23]在巴黎十九区去世[24]。
Remove ads
遗产
她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拥有一星。1938年2月7日,她在中國戲院前留下了她的手和脚印。
安妮·弗蘭克是她的粉丝,她在藏身处墙上贴了两张她的照片,如今还保留在原地。温斯顿·丘吉尔也是其粉丝,在战时庆典上曾放映她的电影[25]。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说窦萍对他的音乐创作有极大影响,表示:“她帮助我发现了自己...我试图尽力在我的音乐中重建、接近她的纯洁”[26]。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