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玉环城墙
舊玉環廳城城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历史
玉环为清雍正六年(1728)析太平、乐清两县地置厅[1],厅治位于玉环岛中部盆地,四周环山,唯东南角面海。城墙由首任同知张坦熊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秋,雍正十年(1732)三月竣工[2],道光和同治年间重修。民国三十二年(1943)开始拆部分城墙条石建县政府办公楼,1949年后其余城墙也被逐渐拆除,砖石用于铺砌街道和建造公房[3]。2014年重建约500米长的东北段山上城墙及北门宁涛门[4]。
建筑

玉环城墙北跨中青山(又名北门山)和东青山[5],东、西、南三面利用自然河道修整后作护城河,形似朝珠。城周九百六十一丈五尺五寸(约3076.96米),高、宽均为二丈四尺(约7.68米)[2],设有陆门四座、水门一座,四座陆门分别为东门靖海门(今东门桥西北侧)、西门永清门(今西青街原国营饮食店东侧)、南门镇远门(今珠城东路与广陵路交叉口处)和北门宁涛门(今北门山山顶),东西城门外设有瓮城[6]。水门位于东南侧(今天开河三叉桥西北侧),沟通城内外河道,兼用于内河泄水和水路进出[7]。
玉环城墙主要以条石叠砌,据考证可能取自洞头大门岛[4]。最初因玉环地势东涂西岭,运输不便,难以筑城,恰在雍正八年(1730)七月因雷雨自然冲开一渠,自城南塘洋河一带直达后𡋟(今名后蛟),运石船只遂抵城下,该渠亦因此而得名天开河[2][8]。
原城内以位于同知署前、连通东西两门的黄旗大街为主街(今以城中路为界,西段统称西青街,东段称东城路),西接西门外商铺聚集的西青街[9],南接通往南门的南正街(今广陵路)。主要建筑有同知署(亦称厅治,位于城北中青山南麓,已不存,其址今为玉环市政府大院)、巡检署(位于同知署西南,已不存)、参将署(位于城东北东青山南麓,早年已圮)、大有仓(位于同知署西,已不存)、学宫(玉环县学文庙,位于城东南,主体建筑已不存,仅存泮池泮桥,为玉环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址今为环山小学)、考棚(玉环试院,位于学宫东,已不存)、城隍庙(位于同知署东,已不存,其址今为玉环市政府东院)和环山书院(原位于同知署西南,后迁入考棚,已不存)等[10]。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