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國維紀念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國維紀念碑map
Remove ads

王国维纪念碑,全稱為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为清华大学校园内一处纪念性碑刻,由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师生于1929年6月3日树立,以纪念两年前于颐和园昆明湖自沉而死的研究院导师王国维。该碑以其参与制作者中有多人为近代中国之学术名家称,而特以其背面陈寅恪所撰碑铭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句流芳至今。

事实速览 王国维纪念碑, 位置 ...

历史

1927年6月2日上午,时为清华大学研究院放暑假后次日。[1] 任研究院导师的王国维从校中出走,于昆明湖畔鱼藻轩投水自尽。翌日一早发讣告,法官验尸时从王氏衣袋中寻得遗书一通,上有「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字句,验讫遗体即入殓。[2]

有关王国维自沉之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后研究院人员日渐凋零,又因校内不同部门之间的冲突等原因,遂无力支撑,定于1929年(中华民国十八年)夏解散。[3] 1929年,研究院师生集资于校园内工字厅东南土山坡下修立王国维纪念碑。其碑之开建于当年5月27日已见诸校刊,[4] 而在王国维忌日[註 1]正式树立。[5] 此碑之碑文由陈寅恪撰写,碑铭由林志钧书丹,碑身由梁思成设计,碑额由马衡题篆,一碑而集众家心血。[6] 6月21日清华举行毕业典礼,国学研究院之历史即告一段落。[7]

文化大革命期间,此碑为红卫兵所推倒。由于石碑庞大,毁灭不易,遂推入校河。后校中一研究室取得石碑,以其为「废石」,于上搭建试验平台,此事于文革后期见登清华校报。[8][9] 文革结束后多有校友怀思此碑,遍寻不见,而在前述研究室内意外得获。[9] 1980年至1981年间纪念碑复建,[9][10] 其底部须弥座及附属石凳从附近清人墓地移来,[8]从纪念碑早年摄影中可见其碑身及石凳与今的确有别。[11] 此后王国维纪念碑矗立至今。

Remove ads

概貌

王国维纪念碑位于清华大学校园中区,地在二校门内,第一教室楼北侧。其四围幽静,与主路有花坛相隔,不直接连通。环碑有小广场,入口道旁有雪松对峙。碑前有石凳二条,碑后为土山,有径上通。工字厅距山甚近,然其方向林木蓊郁,故自山上并不能明见之。

全碑建成时碑座高四尺许,碑身高约七尺,其色成淡黑。[12] 今碑之底座为须弥座,碑身素色无其他装饰。碑正面为隶书「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背面碑额为篆题「海寍王先生之碑銘」,碑铭正文则为楷书,皆以绿漆填充。

碑铭

Thumb
王国维纪念碑,示其碑文

碑铭除题款外全文二百又五十三字,先着笔于撰文背景,而后进入正文。按哲学家陈来观点,正文辟头即为「士之读书治学」,是即全篇所论者为大学师生之学术追求。当时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罗家伦长校,陈寅恪忧心国民党将以三民主义统一学术,而借此碑铭阐发自身精神独立、思想自由之主张。[13]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现况

虽王国维纪念碑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辞声震海内,此碑本身甚至于清华校内亦不特为人所注意。[6][9]

2019年清华大学108周年校庆日[註 2]前后,该碑被蓝色围挡围住,有媒体于校庆翌日采访,得其正在施工,[14]有人联系先前清华校方将法学院教授许章润停职[15]及为普京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6]二事,认为碑上既强调「独立」「自由」,则校方此举意在「维稳」。校庆当日有清华校友至纪念碑围挡处抗议,其中即包括许章润。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