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潮(846年—898年1月2日),譜名审潮,字信臣,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唐末任固始縣佐史,後带领光寿军在福建征戰,官至检校尚书左仆射和威武軍節度使。是五代十国时期閩國的奠基者。
Remove ads
生平
王潮生于唐会昌六年(846年),琅琊王氏末裔,固始县令王晔的玄孙,王恁的长子。王潮担任固始縣佐史,与弟王審邽、王審知皆才干出众,并称里中“三龙”。
中和元年(881年),壽州(治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農民軍首領王緒呼應黃巢之亂,攻破光州,俘獲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王緒得知王潮三兄弟有才干,任命王潮為軍正,负责粮草出纳和训练士兵。王潮得到王绪和将士们的信任。此后,王绪归附割据蔡州的军阀秦宗权,被其任命为光州刺史。秦宗权向王绪索要钱粮,王绪无力供应,因担心被秦宗权攻打,遂带领光寿军5000人南下,转战江州、洪州、虔州。
中和五年、光启元年(885年),王緒率领光寿军自南康进入福建,攻克汀州,王緒自称汀州刺史,接着又攻克漳州,部队发展到数万人。同年八月,光寿军在漳州,由于道路险峻、缺乏粮草,王绪下令尽弃随军的老弱人员,违者斩。此时王潮的继母董氏也在军中,王潮兄弟拒命,王绪命斩王母,将士们都为他们求情,因此得免。王绪喜欢猜忌,常找借口杀死有才能的部将,包括王緒的妹夫刘行全,王潮非常恐惧。在军队到达南安县时,王潮與前锋将合作,挑选壮士数十人在竹林中设伏,捉住王緒,将其囚禁,自立为元帅,后来王緒自殺。
王潮主军后,打算带领军队西取交广、巴蜀(一说准备返回光州)。王潮约束部属,对经过的地方秋毫无犯。到达沙县时,泉州人张延鲁来见。张延鲁听说王潮的部队军纪严明,于是带领乡绅耆宿,携带牛酒抵军,恳求王潮留在泉州,取代贪婪暴虐、不得人心的泉州刺史廖彦若。王潮遂改变主意,率军围攻泉州城,历时1年。光启二年八月(886年9月2日-10月1日),攻克泉州城,杀死廖彦若;又讨平狼山贼帅薛蕴。王潮派遣使者向福建觀察使陈岩表达归顺之意,陈岩遂上表朝廷,任命王潮為泉州刺史。王潮占领泉州后,安置流民,均平田赋,整治武备,得到官吏和民众的拥护。
大顺二年(891年),陳巖患重病,召王潮来福州,准备把福建的军政大权交给他。王潮还没有到达,陳巖已经去世,陳岩的妻弟、都将范晖,自称留后,出动军队阻止王潮进入福州[1]。景福元年(892年)二月,王潮命堂弟王彥復和三弟王審知攻打福州。景福二年五月初二·庚子(893年5月21日),攻克福州[2]。次日、五月初三·辛丑(5月22日),已经弃城而走的范晖到达沿海都,被部下所杀。不久,王潮进入福州,自称留后,还穿上素服,礼葬陈岩,并将女儿嫁给陈岩的儿子陈延晦,用丰厚的待遇安抚他的家族。建州人徐归范发动叛乱,杀死建州刺史熊博,响应王潮,汀州刺史锺全慕也归附王潮,福建境内20几支割据武装都被降服或击溃,王潮完全掌控福建五州。十月初四·戊戌(11月15日),唐朝封王潮为福建觀察使。
Remove ads
乾宁初年(894年-896年),黄连洞(今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东部[3])的蛮族2万人围攻汀州,王潮派遣将领李承勋率兵1万讨伐,黄连洞蛮遂解除围城,李承勋部追至浆水口(今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双溪街道[4]),击败黄连洞蛮,自此闽地基本安定。
王潮建立四门义学,将流民遣送回乡,制定租税,派遣官吏巡视州县,劝课农桑,交好周边势力,保境安民。
乾寧四年冬天,王潮患病,任命三弟王审知为“权知军府事”。十二月初六·丁未(898年1月2日),王潮去世,朝廷追贈為司空。清修《開閩始祖廣武王墓志銘》称唐廷还追赠王潮为秦国公,谥广武[6],但众史书皆无此记载,且墓志铭记载的其他内容也与史书出入甚多。尽管王潮有四子王延興、王延虹、王延豐、王延休,二弟王审邽也还在世,但他选择由三弟王審知繼位。王审知後受封闽王,開創閩國。
子女
- 传世史书记载四子:
- 王延兴
- 王延虹
- 王延丰
- 王延休
王潮临终时,舍去亲生儿子王延兴、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不用,而命令胞弟王审知知知军府事。
墓葬和祠庙

王潮死后葬于今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的凤旗山。王潮墓为大型的晚唐古墓建筑,是保存较完整的一个古代石构墓。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