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永和 (明朝)

明朝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永和(1391年—1449年9月1日),用节,一字以正[註 1]梧竹[8]南直隶蘇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工部右侍郎

事实速览 王永和, 籍貫 ...

永乐进士出身,历职兵部给事中、兵部都给事中、工部右侍郎。正统十四年(1449年)跟随明英宗出征瓦剌,战死于土木堡(土木堡之变)。

Remove ads

生平

少时被称“至孝”,曾侍奉卧病在床的父亲十八年[2]

永樂十二年(1414年)甲午鄉試中舉,与夏昶同年[10]。十三年(1415年)中會試副榜[11],後为赡养祖母、母亲再没有参加会试[8],任嚴州訓導,后因丁忧辞官。后任饒州訓導。

宣德六年(1431年)因吏部尚书蹇義舉薦,擔任行在兵科給事中[12]。以刚强正直而闻名,不畏强权,曾彈劾大同镇守总兵官方政延误战机[13]、都督王彧薊州縱容寇亂、以及太監劉順錦衣衛指揮王裕馬順等不法事[14]。后因持節冊韓王世子妃事,彈劾太監蹇傲正統六年(1441年),陞为本科都給事中[15]

正統八年(1443年),改授工部右侍郎,期间巡视淮南诸郡,又治理山东河南等地黄河水决,有所成效但未能彻底解决[16]。正統十四年(1449年)署本部事[17],同年跟從明英宗北征,在土木之變中殉難,时年五十九岁[18][19]

身后

资善大夫工部尚書[9][18],朝廷遣官拜祭办丧。後謚襄敏[2][4][5][6]

其子王汝賢将其衣冠与其妻陸氏同葬于吴县(今苏州),陈循作墓碑铭[8]郑文康碑陰[9]。共祀于昆山乡贤祠[20]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在土木堡建立显忠祠,祭祀土木之变中明军的死难者,王永和位列其中。

嘉靖三年(1524年)被追录为國子監[21]

家庭

祖父王允吉,父王子祯,都因王永和追赠通议大夫、工部右侍郎。祖母顾氏赠淑人,母周氏封太淑人

妻陸氏,封淑人,以贤闻于世,听闻王永和阵亡于土木堡后,哀痛成疾,于景泰三年(1452年)病逝,明景泰帝遣官拜祭办丧[6][22]

长子王汝賢,字世英[23],父亲阵亡后被授予大理評事一职[2][19][註 2]。次子王汝霖,字民望,正统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进士,官至布政使[19][註 3][註 4]

著作

有《梧竹集》若干卷[19]

逸事

王永和任饶州训导期间,有一次城内孔庙倒塌,王永和请饶州知府重修,知府没有及时修缮,王永和便当面斥责知府:“连圣人的学问都不重视,又怎么带领官吏百姓广布教化呢?”[7]

评价

查继佐:“从土木死,非节也。难永和之不避强御,即何不以死争逆振?”[24]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