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玶常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玶常在(19世纪—1856年),瓦尔喀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原任国子监祭酒彦昌的長女,都察院笔帖式英淳的孫女,兵部尚书成格的曾孫女。清朝咸丰帝之常在。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1年8月26日) |

生平
咸丰二年,在外八旗選秀中被指定为英嬪;三月十五日,敬事房口傳諭旨:「神武門以西第一門他坦賞英嬪[1]」;三月二十五日傳旨:「養心殿東暖閣寢宮格內撤下倒環頂黑漆架銅錶盤雙針時鐘一件,賞英嬪用」 ;四月二十六日,英嫔挑進女子六名,翌日由本家接入圓明園;九月初五日,咸豐帝及其後宮妃嬪自圓明園駕幸靜宜園,九月初十日,返回圓明園。同年十一月初七日,正式册封为英嫔[2]。
咸丰三年九月初二日,敬事房太監傳旨:「英嬪在雲嬪次,為此特記」,翌日因故降为伊贵人,與春貴人一起被降位[3][4]。
咸豐五年正月初四日,雲嬪武佳氏去世,其金棺於正月初十日奉移到田村殯宮暫安,懿嬪等內廷主位往吉安所去,英貴人由吉安所往田村去,當日回宮;二月二十四日,因故降为伊常在;同年十月後,再因故降为伊答应[5]。
咸丰六年,伊答應患病;五月二十五日,封为玶常在[6];七月十五日寅时,玶常在薨逝;十六日巳时入殓;十九日巳时行初祭礼,二十五日辰时由西花园奉移至田村西耳殿暂安,二十七日卯时行大祭礼[7]。
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玶常在奉安定陵妃园寝。
Remove ads
家族
玶常在家族的始祖為赫臣,頗立功勳,並且有三等輕車都尉等爵位。然而玶常在這一支並不是襲爵的支系,入關後逐漸沒落,直至嘉慶朝才再次興起,到了玶常在的父輩時,已經躋身世家之列,並且在科舉上頗有作為。玶常在祖父英淳一共五子,除長子端昌(曾任御史、光祿寺少卿等職)以蔭生出仕外,其餘四个兒子均考中功名,次子廉昌(曾任湖南岳州府知府、員外郎等職)是道光二十一年進士,三子培昌(曾任主事、工部郎中等職)是道光二十三年舉人,四子彥昌(即玶常在之父)是道光二十七年進士,五子紹昌(曾任員外郎)是道光十四年舉人。
- 始祖:赫臣,世居瓦爾喀,國初來歸,授佐領,奉命出使葉赫國時被拘殺,天命四年滅葉赫後,令赫臣之子克福手刃葉赫大臣沙津台濟[8]。
- 高祖父:達沖阿,曾任內閣中書,配寧古塔氏、佟佳氏[9]。
- 祖父:英淳,曾任都察院筆帖式,配烏札庫氏[9]。
- 父:彥昌,咸豐六年正月去世,曾任主事兼國子監祭酒,配董鄂氏(咸豐五年十二月去世)。
Remove ads
注譯
“伊”字和“玶”字在滿文档案均为音译。这体现了“伊”字与“玶”字都只是对英嫔的称呼,“伊”字应该是源自其姓氏伊尔根觉罗氏的首字,而“玶”字有可能是源於英嫔的名字。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