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甲米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甲米地
Remove ads

甲美地(亦称甲米地;英語:Cavite菲律賓語Lungsod ng Kabite)是一座位于菲律宾甲美地省的城市。截至2020年,该市共有100,674人口。[1]

事实速览 甲美地城, 人口(2020) ...
Thumb

甲美地在西班牙殖民时期因曾是一座繁荣的港口城镇(Cavite Puerto),作为马尼拉的主要对外港口。该市也曾是甲美地省的首府,直到在1954年被Trece Martires市取代。[2]

Remove ads

历史

西班牙殖民时期

1571年5月16日,西班牙殖民者米格尔·洛佩斯·德莱加斯皮宣布该地区为皇家属地。[來源請求] 当时的殖民者在附近成立了聚落,并把它称为甲美地(今日为Kawit)。因该地水位较深, 甲美地曾是一个良好的帆船建造和维修站。1582年,该市共有65处住家。[3]

甲美地应被认为在1614年正式成立,因依据文献记载当地在该年才拥有领导人(gobernadorcillo),名为Tomás Salazar。同时,该地也成为甲美地省的首府。就如其他省份,甲美地省也是用了其首府的名称,如布拉干马尼拉[4]

美国占领时期

1898年《巴黎条约》签订后,西班牙将港口移交给美国。在美国占领期间,该港成为美国驻菲律宾海军的驻地。为了容纳现代化的舰船和武器装备,该港进行了重新设计。瓜达卢佩堡等历史建筑以及圣费利佩堡的大部分建筑也被拆除。 [5]

地方政府行政机构在市政长官(Presidentes municipales)的领导下进行了重组,并由美国陆军军官米德上校直接监督。首批市政长官相继被任命:扎卡里亚·福蒂奇(Don Zacaria Fortich)出任甲米地港市长,弗朗西斯科·巴萨(Don Francisco Basa)出任圣罗克市长,佩德罗·拉克尼奥·包蒂斯塔(Don Pedro Raqueño Bautista)出任卡里达德市长。

1900年,甲米地人在美国统治下举行了他们的第一次选举。每个城镇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官员,如市政长(Presidente municipale)、副市政长(Vice Presidente municipale)以及由议员(Consejales)组成的议会(Consejo)。

1901年,菲律宾委员会批准了一部市政法典,作为全国所有地方政府的组织法。该法典实施后的1903年,甲米地港(Cavite Puerto)、圣罗克(San Roque)和拉卡里达德(La Caridad)三个独立的城镇合并为一个市镇,成为现今的甲米地市。根据第一届菲律宾议会颁布的一项立法法案,甲米地再次成为该省的首府。随后,其领土扩大到包括圣安东尼奥区和科雷吉多尔岛。甲米地市政府实行民政管理,其官员包括一名市议员、一名副市议员和十名由合格选民选举产生的理事会成员。

1909年,由总督W. Cameron Forbes颁布了第124号行政命令。该命令中包含了第1748号法案,内容为:将科雷希多尔岛、卡巴略岛(休斯堡)、拉蒙哈岛、埃尔弗莱勒岛(德拉姆堡)、圣阿玛利亚岛、卡拉巴奥岛(弗兰克堡)和林博内斯岛以及周围所有领土、水域和礁石并入甲美地市政府。

日本占领时期

1941年12月10日,在美军在克拉克空军基地的防空系统被摧毁两天后,以及日本偷袭珍珠港三天后,日军轰炸了甲美地市,并摧毁了甲美地海军基地。

日本占领菲律宾期间,日本的领导人任命了至少两位市长。与此同时,科雷吉多岛在日军入侵菲律宾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岛经历了两场激烈且让双方损失惨重的的围城战,第一次发生在1942年初,第二次发生在1945年1月。交战双方包括日本帝国陆军、美国陆军及规模较小的菲律宾陆军附属部队。

1945年,美国和菲律宾联邦军队轰炸了驻扎在甲美地市的日军。这个举动摧毁了这座历史悠久的港口,造成古老的城墙以及Porta Vaga门严重受损。当地大部分建筑物遭到破坏,但一些教堂得以保存。[6]

战后,甲美地市的地方行政机构得以恢复,然而老城区的城墙、城门及遗址随后被拆除。如今,老城仅保存圣莫尼卡奥古斯丁教堂的钟楼,以及圣费利佩堡的两座堡垒。

战后时期

1954年,菲律宾国会通过第981号共和国法令,将甲美地省首府从甲美地市迁至新成立的Trece Matires。随后,甲美地市宪章进行了修订。根据修正案,市长、副市长和八名议员均由民众选举产生。1963年,甲美地市首次通过该选举方式选出了市政官员。[來源請求]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