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肥皂

脂肪酸(長鏈羧酸)的鹽,用於洗滌和清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肥皂
Remove ads

肥皂,又名香皂雪文茶箍台语[註 1]饼药潮汕话)、番枧粤语[註 2]胰子(中國古代的旧称)[2][3],是一种脂肪酸(有时为其他羧酸)的盐,常用于清洁剂、润滑剂等其他应用。[4]在家庭应用中,肥皂常用作個人清潔用品的表面活性劑,通常是固體塊狀形式。

Thumb
常见肥皂
Thumb
装饰性肥皂(通常公共场所及旅馆设施供给)

人类使用肥皂已有数千年历史。

歷史

古代不管是東西方,最早的洗滌成份不外乎都是碳酸鈉碳酸鉀。前者為天然湖礦產品,後者则是草木灰的主分。

雖然肥皂發明的时间很早,塊狀的肥皂卻是奢侈品,直到十九世紀才廣泛由一般大眾所使用[5]

远古文明

類似肥皂的物品可追溯至西元前29世紀的古巴比倫[6]

考古学家曾在一块苏美尔黏土板上(可追溯至约公元前2500年)发现了最早的类似“肥皂”的化学反应配方:将草木灰加热混合,用于清洗羊毛衣物。而西元前23世紀時,在巴比倫泥板上已有記載由水、鹼和肉桂油組成的肥皂配方。

在古埃及,肥皂状产品最早见于公元前1550年的埃伯斯纸草卷,通过将油脂与从trona矿物中提取的苏打结合制成。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表明古埃及人在西元前15世紀,亦用油脂和鹼性鹽制造皂類物質,并用其定期洗澡。

那波尼德王统治时期(公元前556–539年),一份配方包括uhulu灰、柏树油和芝麻籽油,专用于“为侍女清洗石头”。这些配方并非真正的肥皂,但为后世发展奠定了基础。实验显示,美索不达米亚的香水制作过程中反复清洗材料或许就催生了肥皂,与纺织品清洁的文化证据相符。据报道,在伊拉克南部古城吉尔苏英语Girsu发现了最早的肥皂。[7][8]

Remove ads

古代西方

在古代西方社会,真正的肥皂(能起泡、可制成硬块或软块的形式)于原型肥皂出现后至公元1世纪间逐渐形成,虽然确切发明者不明。古希腊人重视清洁,可能定期沐浴,但不使用肥皂,而是用油和灰涂抹身体,然后用刮刀刮除。据希腊人记载,肥皂起源于莱斯沃斯岛。希腊医师盖伦首次记载肥皂用于个人卫生。[9][10]

帝罗时期,老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将肥皂描述为“高卢人的发明”,由动物脂和木灰制成,用于治疗淋巴结核和染红发,此发明在日耳曼尼亚男性中更常用。罗马人最初避免使用粗糙肥皂,转而用油按摩皮肤并用弯曲金属刮刀刮除污垢。约公元前58年,罗马人接触到温和的高卢肥皂。到公元2世纪,卡帕多西亚的医师阿雷泰乌斯观察到高卢人使用碱性物质制成的球状肥皂。蓋蘭那描述了使用碱液制肥皂的过程,并建议用肥皂清洗以去除身体和衣物污垢,指出日耳曼肥皂最佳,高卢次之。帕诺波利斯的佐西莫斯(Zosimos of Panopolis)也记录了肥皂和制皂过程。在罗马,肥皂从奢侈品转向个人卫生工具,但油基清洁仍占主导。公共浴场中肥皂的使用使之成为日常卫生的一部分。[11]

古代中國

在古代中国,肥皂可能早于文字发明,但价格高昂。

人们用皂荚树种子制成类似于肥皂的清洁剂。而另一种传统清洁剂“猪胰子”由胰臟板油以及混合而成。[12]

周朝早期,人们发现植物灰可作天然清洁剂,用于洗衣[13]汉朝后期(约公元2世纪),一种古版沐浴凝胶“澡豆”出现,其由大豆药草礦物混合而成,用于个人清洁。[14]佛教传入后,浴室开始在中国流行,亦促使肥皂发展。

晚清时,徐华峰开始销售“香琦”品牌肥皂,推广现代肥皂的使用。

中东地区

黎凡特一带,碱灰从鹽生植物,如鹽草盐蒿中提取。当地的传统制法,是使用橄榄油(而非动物脂)在铜锅中煮沸数日,加入碱灰和小量生石灰,不断搅拌。对于猪脂版,需低温搅拌至稠化,然后倒入模具冷却两周后切割成块,常添加香草如蓍草薰衣草香堇菜以增香。

在12世纪的伊斯兰教文件描述了制造肥皂的过程。文件中提及了关键的原料,碱。在13世纪,伊斯兰教世界的肥皂生产几乎进入了工业化时期。其原料是由納布盧斯非斯大马士革阿勒颇等地提供的。[15][16]

15世紀和之後

1791年,法國化學家呂布蘭是發明由食鹽製作碳酸鈉肥皂的第一人。

1808年,法國化學家歇夫爾為用牛油碱化原理製作肥皂的第一人。

製作

脂肪與強鹼水溶液混和加熱,會形成脂肪酸鹽[17](fatty acid salts[18][19])和丙三醇皂化),再加入飽和食鹽水並攪拌(盐析),肥皂就會析出並浮於水面。 油脂+氫氧化鈉 = 肥皂+甘油

成分

主要成分都是硬脂酸鈉,其分子式是C17H35COONa。這是一種有機鹽類,也是強電解質。 如果在裡面加進精油香料和染料,就做成既有顏色,又有香味的香皂了;如果往裡面加點藥物(如硼酸石炭酸),即成藥皂。肥皂加入香料雖然可增添香氣,但部分人士或會因為香料或其他成分引起皮膚敏感,所以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使用。

去污原理

硬脂酸钠的键线式。左为疏水端,右为亲水端

肥皂泡沫愈多,去汙效果愈好,這是因為肥皂分子(硬脂酸)就在泡沫裡。肥皂分子結構可以分成二個部分。一端是帶電荷呈極性的COO-(親水部位,即亲水端),另一端為非極性的碳鏈(親油部位,即疏水端)。肥皂能破壞的表面張力,當肥皂分子進入水中時,具有極性的親水部位,會破壞水分子間的吸引力而使水的表面張力降低,使水分子平均地分配在待清洗的衣物皮膚表面。肥皂的親油部位,深入油汙,而親水部位溶於水中,此結合物經攪動後形成較小的油滴,其表面布滿肥皂的親油部位,而不會重新聚在一起成大油污。此過程(又稱乳化)重複多次,則所有油污均會變成非常微小的油滴溶於水中,可被輕易地沖洗乾淨。

妙用

起雾:使用干肥皂或浓稠肥皂水涂抹在镜面上,等肥皂干掉,即能防雾。其除雾原理在于表面活性剂效应。[20]水分子遇到较冷镜面后会在镜面上液化和聚集形成小水滴,即“雾”,而肥皂中疏水头被镜面吸引,其亲水头与水分子结合,从而避免了水分子聚合成水滴,取而代之的是形成一层水膜。[21]

變形

  • 精皂花
一種用香皂片壓模產生,經組合為玫瑰花瓣的皂花。帶有香皂的香氣,可以作為洗滌之用途。可在婚禮送禮使用或當作情人節禮物。原稱為皂花或花皂。
  • 皂紙
壓模或刮成約4*6公分如蟬翼薄度之皂片,(以日本維基說明是給小孩使用。)以20到30張為單位放入盒中;或寬6公分,長度隨製造商調整之皂捲紙約1到2公尺內(同保鮮膜或錫箔只差沒有中間的紙棍),放入裁盒內。
  • 口紅皂
將原皂作成口紅膠大小之皂條。

参照

  • 手工皂:以橄欖油,棕櫚油,椰子油等,加上氫氧化鈉溶液、精油或香精等制成的香皂。
  • 不锈钢皂:一种使用不锈钢制成的肥皂狀金屬塊。在流動溫水中放手內揉搓,有去除手上魚腥味的功能。
  • 皂基:型為長條狀,方便自製香皂的基礎皂,但品質遠不如手工皂。
  • 肥皂粉:俗稱洗衣粉
  • 沐浴乳:調配的方法與人工香皂雷同,所用的化學物品則是氫氧化鉀,成品則成濃稠的乳狀。
  • 沐浴露:是液體的肥皂或清潔液。時尚所至,沐浴露直接成為肥皂的替代品。甚至有些酒店套房只有沐浴露,而沒有肥皂供應。
  • 無患子是古代的主要清潔劑之一,一直在亞洲各地區用到20世紀初。
  • 消毒搓手液:又稱「乾洗手」,以酒精或其他消毒殺菌成份製成的手部清潔劑,不需使用清水。
  • 肥皂盒
  • 肥皂劇

備註

  1. 但根據中華民國教育部的臺灣閩南語常用辭典,茶箍是用壓榨茶油時所剩下來的渣滓,再把它壓製成堅硬的餅形,可當肥皂用,但與肥皂区别较大[1]
  2. 亦有写作番碱的(在粤语中同音)。因强碱水溶液是肥皂主要原料之一,原字或许就是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