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發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發電(英語:Electricity generation),泛指從其它種類的能源轉換為電力的過程。 在電力系統中,發電產生的電能會經由輸電系統和配電系統,傳送到使用者或是儲能系統。

現今主要使用的發電基本原理,於公元1820~1830年間,由英國科學家麥可·法拉第所發現。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藉由一組以上的線圈在磁場中進行旋轉運動,藉以產生感應電流(動能轉換為電能)。 常見的方法為透過燃燒化石燃料或核反應驅動熱機產生動能,或是利用流體的動能(如水力或風力),來推動發電機並產生電能。
電的形式
依據發電後產生電的波形,可區分為:
![]() |
![]() |
直流電(DC) | 交流電(AC) |
過去直流發電大多以電化學的方式產生電力,泛稱為電池,以小功率的應用為主。近年發展快速的太陽能電池,透過光電效應產生直流電,並藉由逆變器轉換成交流電,供應給使用者。 電池可分為屬於消耗品一次性的原電池,可重複充電與放電的蓄電池,以及當不斷注入燃料能持續發電的燃料電池,這三大類。 此外,另有以熱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熱電偶,但輸出功率極少,目前主要用在感測器。 以及,運用電磁感應原理的直流發電機,不過這種現今比較罕見。
較為經濟的商業運轉發電方式,而且較容易升降電壓,所以目前世界各國大多使用此類發電。在用戶端的電壓通常為110、220或240伏特,頻率為50或60赫茲。為了減少能量損耗,在輸電系統中的電壓較高,約在數十萬到數百萬伏特之間。
技術
Remove ads
經高壓蒸氣驅動發電機組
原理
- 依能源轉換的原理,可區分為:
全球發電量與來源
- 全球的發電量與電力來源變化:
1990年全球電力來源
1990年全球總發電量:
11,869,194GWh |
2000年全球電力來源
2000年全球總發電量:
15,511,193GWh |
2010年全球電力來源
2010年全球總發電量:
21,613,270GWh |
2019年全球電力來源
2019年全球總發電量:
27,044,190GWh 資料來源:IEA[1] |
目前各國的發電主流,仍是不論燃料種類的燒開水,利用水蒸發時會使體積膨脹約1700倍的特性,去推動蒸氣渦輪機,再帶動發電機裡的線圈在磁場裡旋轉,產生感應電流去發電。
參考資料
相關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