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桂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克里斯托弗·I·貝克威思(英語:Christopher I. Beckwith,1945年10月23日—),漢名白桂思白貴思[1],是美国的一位学者,现为印第安納大学伯明顿分校中央欧亚研究系英语Department of Central Eurasian Studies (Indiana University)教授。[2]

白桂思于1968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中文文学学士学位,1974年在印第安納大学伯明顿分校获得藏文文学硕士学位,1977年,在印第安纳大学内亚研究所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他致力于研究亚洲语言和语言学,以及亚洲内陆地区的历史。目前他在该大学教中古藏语、中亚语言以及中亚历史。他认为古代的朝鲜语日本语存在一定联系,并提出了扶餘語系(日本-高句丽語系)的假说;另外,他否认藏缅语汉语有发生学关系,因而反对汉藏语系这一归类。學界過去共識認為出土的唐代吐蕃銘刻是立於各朝的贊普時期,他從碑銘的用詞用語及其內容入手,主張碑銘立於吐蕃帝國崩潰以後。他又主張吐蕃時期傳說的「佛苯之爭」其實並沒有發生過,因為苯教產生於吐蕃帝國崩潰之後。[3]:43-44[4]

他的代表性著作是於1987年出版的The Tibetan Empire in Central Asia一書[3]:43,簡體字譯本為《吐蕃在中亚: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争夺史》。[5]

Remove ads

評論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