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眉歌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眉歌鶇
Remove ads

白眉歌鶇學名Turdus iliacus)是原住於歐洲亞洲的一種,比相關的歐歌鶇較為細小。

事实速览 白眉歌鶇, 保护状况 ...
Remove ads

科學分類

白眉歌鶇最先是由卡爾·林奈於1758年描述及命名。[2]它們的翼底呈紅色,但並非北美洲紅翅黑鸝的近親。[3]種小名亦是以「兩側紅色」的拉丁文來取的。[4]

白眉歌鶇有兩個亞種[5][6][7]

特徵

白眉歌鶇長20–24厘米,翼展33-34.5厘米,重50-75克。雄鳥與雌鳥相似,背部呈褐色,上身呈白色有褐色斑點。它們最特別的是兩側及翼底呈紅色,眼睛上有奶白色斑紋,故以「白眉」為名。[5][6][7]

分佈及棲息

Thumb
T. i. coburni頭部

白眉歌鶇在歐洲亞洲北部繁殖,由冰島南部至蘇格蘭北端,東經斯堪地那維亞波羅的海國家波蘭白俄羅斯北部,並經俄羅斯至約東經165°的楚科奇自治區。近年它們的分佈地有所擴張,在東歐向南擴展至烏克蘭北部,而在格陵蘭南部則分佈至卡科爾托克[5][6][7]

海拔較高的地區,白眉歌鶇一般會被環頸鶇所取代。[8]

白眉歌鶇是候鳥,會飛到西歐中歐南歐非洲西北部、亞洲西南部至伊朗北部。在挪威西南部等西方地區的白眉歌鶇有可能是留鳥,但在東部的則會遷徙6500-7000公里以外的地區過冬。[5][6][7]

曾有白眉歌鶇流浪到北美洲東北岸的紀錄。[7]

生態

Thumb
正在覓食的白眉歌鶇。
Thumb
白眉歌鶇的鳥巢一般是築在地上的。
Thumb
Turdus iliacus coburni

白眉歌鶇會組成10-200隻的鳥群,並會與田鶇烏鶇歐洲八哥槲鶇歐歌鶇環頸鶇一同覓食。[5][6][7]白眉歌鶇一般也不會回到相同的過冬位點。[9]

繁殖

白眉歌鶇棲息在凍土層針葉林樺木屬森林。它們會在叢林或在地上築巢,每次生4-6顆蛋。鳥蛋一般大2.6 x 1.9厘米及重4.6克,當中蛋殼佔了5%[4],一般會在12-13日孵化。雛鳥於出生後的12-15日換羽,再過14天幼鳥就會獨立。[5][6][7]

研究發現白眉歌鶇帶有血液變形蟲錐蟲[10]

覓食

白眉歌鶇是雜食性的,吃多種昆蟲蚯蚓,在秋天冬天會吃草莓,如歐洲花楸單子山楂[5][6][7]

保育狀況

白眉歌鶇的分佈地很廣,達1100萬平方公里,加上群落很大,單在歐洲數量就達310-420萬隻,所以它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無危[1]嚴冬會影響它們的數量,而寒冷及潮濕的夏天則會減低其繁殖率。[6]

攝於荷蘭泰瑟尔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