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位於加拿大多倫多市的世界文化和自然歷史博物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英語:Royal Ontario Museum,法語:Musée royal de l'Ontario,簡稱ROM),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中心,是北美洲第5大博物館和加拿大最大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历史博物馆,每年吸引近100万参观者,成为加拿大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
这座占地74,000平方米位於皇后公園以北,多倫多大學校園東面,布魯亞街(Bloor Street)夾阿梵奴道(Avenue Road)十字路口西南角。博物馆拥有的超过六百万件藏品和40个展馆一定程度上为其赢得了国际声誉。博物館收藏展品包括恐龍、矿物和陨石、近東及非洲藝術品、東亞藝術品、歐洲歷史、加拿大歷史、文化等。博物馆还拥有世界最大的来自伯吉斯頁岩的化石群收藏,包括了超过150,000个样本[2]。
博物馆拥有超过1800万件藏品和40个展厅,丰富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历史藏品为其国际声誉贡献巨大的力量。馆内自然历史馆收藏了恐龙、矿物和陨石。除此以外还包括,加拿大和欧洲的历史文物,非洲、近东和东亚艺术。这里还收藏了世界上最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伯吉斯页岩化石收藏,标本超过15万件。
Remove ads
历史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于1912年4月16日正式成立,由安大略省政府和多伦多大学共同管理。[3][4]它最初的馆藏由多伦多大学和安大略省教育部移交而来,来源于其前身,多伦多师范学院的自然历史与美术博物馆。1914年3月19日,加拿大总督康诺和斯特拉森公爵正式向公众开放皇家安大略博物馆。[5]博物馆最初选址在当时多伦多市区的边缘地带,远离城市中央商务区,主要原因是靠近多伦多大学圣乔治校区。原始建筑位于博物馆地块的西端,沿着大学的“哲学家小径”而建,主入口面向布鲁亚街,共设有五个独立的专题博物馆:考古学、古生物学、矿物学、动物学和地质学。该建筑的造价为40万加元。这是两阶段扩建计划的第一部分,最终目标是向皇后公园大道延伸,形成“H”字形的整体结构。
博物馆的首次扩建于1933年10月12日。造价180万加元的改建工程修建了面向皇后公园的东翼。由于工程发生在大萧条时期,施工尽量使用本地建材,并雇用能够人工开挖地基的工人。由于工作强度极大,工人们以每周轮班的方式进行施工。[6]
1947年,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作为法人机构被注销,其全部资产转移至多伦多大学。至此之后,博物馆一直隶属于多伦多大学,直到1968 年,它与新修建的麦克劳林天文馆合并并重新成立为独立机构。[7]
博物馆的第二次大型扩建是位于建筑北侧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露台画廊”以及南侧的新策展中心,工程于1978年启动并于1984年完工。该扩建于1984年由伊丽莎白二世宣布正式启用,耗资5500万加元,建筑形式为层叠式露台,每上升一层便从布洛尔街方向向后退。该设计也因此获得加拿大总督建筑奖。
1995年12月,由于省政府预算削减,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关闭了麦克劳克林天文馆。天文馆后来在1998年至2002年间租给了一家儿童博物馆,并于2009年以2,200万加元卖给多伦多大学。[8][9]
从2002年开始,博物馆进行名为“ROM 文艺复兴”(Renaissance ROM)的重大翻新和扩建工程。[10]加拿大和安大略省政府均支持该项目,并共同提供6000万加元的资金。该计划旨在翻新完成后,能使博物馆的年参观人数从75万提升至140万至160万之间,还希望为博物馆的研究、保护、展厅和公共教育项目创造更多资金来源。工程的核心是一个解构主义风格的水晶形态建筑——“迈克尔·李-钦水晶馆”,以为扩建工程捐款3000万加元的迈克尔·李-钦。[11]扩建方案是由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他的方案从50份国际竞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水晶馆的设计要求拆除原有的露台画廊,南侧的策展中心仍保留。与此同时,博物馆现有的展厅和建筑也进行了升级,并在数月内安装了多个新展览。该项目的第一阶段,即“历史建筑中的十个翻新展厅”,于2005年12月26日向公众开放。水晶馆的建筑落成仪式则在不到18个月后的2007年6月2日举行。整个项目最终耗资约2.7亿加元。[12]

博物馆于2024年开始新一轮翻修,并持续到2025年,主要目标是在保持里伯斯金原本设计的前提下,修正水晶馆的建筑缺陷。翻修内容包括扩建天窗以为中庭提供更多自然光、在中庭新增楼梯、增添新的展厅以展示藏品以及重建入口广场,使其地面水平并可用于街头表演。[13]
Remove ads
馆藏
最初,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有五个主要展厅,分别对应考古学、地质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和动物学。 总体来说,博物馆藏品的标注和排列方式保持静态,自爱德华时代以来变化不大。例如,一直持续到1970年代的昆虫展览中,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排长的玻璃柜中的各种标本。同属昆虫被钉在柜子内侧,描述中只有物种名称和分布。

到了20世纪60年代,更多解说性展览陆续引入,其中最早的就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的原始恐龙展厅。恐龙化石以动态姿态摆放,背景画和当时风景植被的模型。展览有时变得更加描述性和解释性,比如关于猛犸象灭绝的展览,为参观者提供了多种主要理论供思考。这一设计持续至今,展厅变得不那么拘谨,更加充满活力、描述性和诠释性。这一设计在1980年代的蝙蝠洞开幕时达到顶峰,音响系统、频闪灯和轻柔的气息试图重现蝙蝠群飞出洞穴的体验。最初的展厅仅以其主题资料命名,但近年来,多个展厅以纪念向机构捐赠大量资金或藏品的赞助商命名。目前,ROM中主要有两类画廊:自然历史画廊和世界文化画廊。
Remove ads
展览馆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下设:
- 自然展览馆 (Natural history galleries)
- 禽鸟展览厅( Gallery of Birds)
- 昆虫展览厅( Gallery of Insects )
- 哺乳动物展览厅( Gallery of Mammals)

- 世界文化展览馆World culture galleries
- 中国馆
- 中国建筑展览厅
- 中国佛寺艺术展览厅
- 中国雕塑艺术展览厅
- 爱琴海青铜时代展览馆
- 加拿大原住民展览馆
- 埃及馆
- 雅典馆
- 朝鲜馆
- 日本馆
- 中国馆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新馆扩建工程(Michael Lee-Chin Crystal)已于2007年7月落成。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