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盜跖
春秋时期大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盜
簡介
盜跖原名不詳,因為古書記載,黃帝時有一大盜名為「跖」,於是化名為「盜跖」[1]。
《莊子·盗跖篇》載,跖為鲁国大夫展禽(柳下惠)之弟,说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樞戶,驅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司馬遷稱盜跖竟得以壽終[2],但不知根據。
在《盗跖》篇中假托盗跖与孔子之间的对话,一方面以一种激进的角度表达了道家绝圣弃智、保身全命的理念;另一方面又以盗亦有道的论说延续了庄子一书的讽世主题,在此文本中的跖亦表现出强烈的道家色彩。
由於盜跖諸匪好“取人婦女”,華北地區信奉盜跖為娼妓的守護神,尊之為“白眉神”。[3]
《莊子·胠篋》故跖之徒問于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Remove ads
注釋
参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