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盟(英語:Alliance)指的是为了共同利益或实现某些共同目的而团结到一起的个人、组织或国家[1][2]。盟的成员称之为“盟友(Allies)”。盟可以在许多场合形成,例如政党联盟、军事同盟及商业联盟等。而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使用该术语时,此类联合组织也会被称为“同盟国 / 盟国(Allied Powers)”,特别是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时并不需要缔结盟约也可以成为盟国,例如在战争中与一方共同战斗即可称为“战时盟国”。根据这种用法,国家之间并不是因为缔结盟约而成为盟国,而是因为在遭受战争打击时而逐步成为盟国。

(藏于美国国家美术馆)

(摄于1945年7月12日)
在英语用法中,当将首字母大写成为“Alliance”时指的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同盟国国家或与之一起同协约国作战的国家;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盟国或与之一起同轴心国战斗的国家。美国陆军在越南战争期间也用这个术语称呼那些支援南越的国家[3]。
Remove ads
影响
对于“盟”的影响,学者们意见分歧。多项研究指出,防御性联盟可以防止冲突发生[5][6][7][8]。不过有一项研究却在质疑上述说法,该研究表明联盟间的承诺的确阻止了核武时代前的军事冲突,但是对于核武时代战争影响却没有科学上的统计意义[9][10]。而另一项研究则指出,联盟对于那些有冲突历史国家之间的对抗有阻止作用,但是反而对那些没有这种历史的国家却有引发对抗的作用[11]。
一个刊登于2000年《冲突解决期刊》的研究指出,在历史上,盟国大约有75%的几率履行了对联盟的承诺[12]。而大多数研究又证明,在盟国中,民主体制国家比非民主体制国家更加可靠[13][14][15]。然而,2004年的一项研究却质疑民主国家能更持久地遵守盟约[16]。2008年的一项研究更新和拓展了2000年《冲突解决期刊》的研究数据,该研究发现从1816年到2003年期间,盟国仅有50%的时间履行了盟约[17]。并且根据这项研究显示,“各国在1945年之前兑现盟约承诺的比例为66;但是在1945年到2003年期间,信守盟约的比率下降至22%。同时,防御性盟约(41%)和不侵略盟约(37%)的执行比率远远低于攻击性盟约(74%)和中立盟约(78%)。”[16]
Remove ads
观点

根据世界独立网络/盖洛普国际联合会2017年的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盟友。彼此偏爱的俄罗斯和中国则在全球范围内落后于美国。保加利亚、土耳其、斯洛文尼亚和希腊虽然都是北约组织成员国,但是它们在盟友选择上更偏向俄罗斯[18]。
在巴基斯坦,有72%的受访者偏爱与中国的盟友关系,这是所有调查国家中对中国喜爱率最高的国家;而在孟加拉国则有46%的受访者偏爱印度。共有22个国家对英国的偏爱度在10%以上,其中美国是对英国最为偏爱的国家,约有43%的受访者喜爱英国。有5个国家以10%或更高的偏爱率选择法国,其中则以比利时的25%比例领先所有调查国家。伊拉克没有对任何国家有结盟偏好,而黎巴嫩、斯洛文尼亚和巴勒斯坦的偏好率也不高;但尽管如此,黎巴嫩和斯洛文尼亚相对更喜爱俄罗斯,而巴勒斯坦则喜爱中国。科索沃提供了最统一的受访报告,92%的受访人选择美国;而选择俄罗斯相对较高的三个国家则是蒙古(71%)、亚美尼亚(67%)和塞尔维亚(56%)。总共有21个受访国家以50%或更高的偏爱比率选择美国[18]。
Remove ads
相关
脚注
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