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真假公主—安娜塔西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真假公主-安娜塔西亞》(英語:Anastasia)是一部1997年上映的美國動畫音樂電影,於1997年11月14日於美國上映。該作品由福斯動畫工作室製作,二十世紀福斯發行。由唐·布鲁斯和加里·戈德曼執導;配音陣容包含了梅格·莱恩、約翰·庫薩克、凱爾塞·格拉瑪和克里斯多福·洛伊德。[5] 該片根據安娜塔西亞·尼古拉耶芙娜的傳奇故事改編,講述了描述失去記憶的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小女兒安娜斯塔西亞自俄羅斯布爾什維克黨的手中逃出後,與兩個騙子前往巴黎找回過去的記憶,漸漸的發現她的身世。電影背景受到1956年的電影《真假公主》所啟發。
《安娜塔西亞》於1997年11月14日在紐約市首映,並於11月21日在美國上映。評論家稱讚動畫、配音表演和配樂,儘管它對故事中加入的魔法元素而引起一些歷史學家的批評,最終《安娜塔西亞》全球票房收入1.4億美元,成為唐·布魯斯和福斯動畫工作室最成功的電影。並獲得了多個獎項的提名,包括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原創歌曲、最佳原創音樂或喜劇配樂。《安娜塔西亞》的故事後則改編成其他媒體,包括衍生電影、電腦遊戲[6]、書籍、玩具和舞台劇。[7][8]
《安娜塔西亞》是由二十世紀福斯動畫部門製作的動畫長片,但包括粉絲在內的許多人士在電影上映多年來,卻一直誤以為安娜塔西亞屬迪士尼公主的一員。在華特迪士尼公司收購二十世紀福斯後,以及將這部電影納入Disney+媒體平台後也加深了此誤會。[9][10][11][12][13][14]
Remove ads
劇情大綱
1916年,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羅曼諾夫王朝三百周年舞會,太后瑪麗為年僅八歲的孫女安娜塔西亞公主準備禮物:一個音樂盒和一條刻有「巴黎再相聚」(Together in Paris)的項鍊。舞會卻被羅曼諾夫王朝前皇家顧問拉斯普京突然闖入打斷。這位曾被視為聖人的男人,實則是假冒神秘家,曾圖謀掌控俄羅斯,最終因叛國而被流放。為了復仇,拉斯普京出賣靈魂,以換取殺死對手的力量,他的力量寄宿在一個不祥的聖物箱中,必須保護它。他利用聖物詛咒羅曼諾夫王室,引發俄國革命。在革命士兵攻入宮殿時,瑪麗和安娜塔西亞在十歲侍童迪米崔的幫助下,經由秘密通道逃脫。拉斯普京在冰封的小涅夫卡河上與她們對峙,但最終掉入河中溺亡。瑪麗和安娜塔西亞登上一列行駛中的火車,瑪麗成功爬上車廂,而安娜塔西亞不慎跌落撞到頭部,從此失憶。
十年後,俄羅斯已成為蘇聯。關於安娜塔西亞倖存的傳聞廣為流傳,瑪麗甚至開出一千萬盧布的懸賞尋求她的歸來。此時20歲的迪米崔已成為騙子,與前貴族弗拉基米爾·瓦利亞「弗拉德」·沃尼茨基·瓦西里維奇合作,打算尋找安娜塔西亞的替身以謀取獎金。另一方面,18歲的安娜塔西亞(因失憶自稱「安雅」)離開自幼生活的鄉村孤兒院,帶著一隻流浪小狗普卡,決心前往巴黎尋找自己的過去,受項鍊上的字樣啟發,但她發現自己需要出境簽證。老人建議她去找廢棄宮殿裡的迪米崔。迪米崔和弗拉德見到安雅後,發現她與真正的安娜塔西亞極為相似,決定帶她前往巴黎。
拉斯普京的蝙蝠助手巴托克在附近觀察到安雅的出現,喚醒了聖物箱的力量,將巴托克拉入冥界,並讓拉斯普京再次存活。拉斯普京得知安娜塔西亞逃脫了詛咒後怒不可遏,派遣聖物箱中的惡魔去追殺她。他們破壞三人的列車,並企圖引誘安雅在前往法國的船上夢遊落海,但三人兩度意外挫敗陰謀,迫使拉斯普京和巴托克親自回到地面追殺安雅。期間,迪米崔和弗拉德教授安雅宮廷禮儀及羅曼諾夫王室歷史,迪米崔與安雅也逐漸萌生情愫。
三人最終抵達巴黎,拜訪早已放棄尋找安娜塔西亞的瑪麗,她因曾遇過太多冒名者而心灰意冷。瑪麗的堂妹蘇菲考驗安雅,以確認她的身份。雖然安雅能正確回答所有問題,但直到模糊回憶起迪米崔曾幫助她逃離宮殿圍攻時,迪米崔才確信她是真正的安娜塔西亞。蘇菲也確認無誤,安排她與瑪麗在巴黎歌劇院重逢,觀看俄羅斯版《灰姑娘》芭蕾舞表演。迪米崔試圖介紹自己,但瑪麗因知曉他最初的詐騙計畫而拒絕。安雅聽到後憤怒離去。迪米崔隨後駕車「綁架」瑪麗,迫使她見安雅,並用安娜塔西亞逃亡時掉落的音樂盒證明她的真實身份。瑪麗與安雅交談時,安雅恢復記憶,兩人隨音樂盒旋律唱起搖籃曲,喜極而泣地重聚。
瑪麗提議將懸賞金交給迪米崔,以感謝他當年的救命之恩,但他婉拒,準備返回聖彼得堡,並與弗拉德道別。安娜塔西亞歸來慶祝時,瑪麗告訴她迪米崔的舉動,令她在留下或與迪米崔同行間難以抉擇。此時,拉斯普京在亚历山大三世桥設下陷阱攻擊安娜塔西亞,但巴托克拒絕助他。迪米崔趕回救她,卻受傷昏迷。在搏鬥中,安娜塔西亞奪得拉斯普京的聖物箱並將其粉碎,為家族復仇,拉斯普京最終分解身亡。
事後,安娜塔西亞與迪米崔和解,私奔遠行。她給瑪麗和蘇菲寫了告別信,承諾總有一天會回來。巴托克則與一隻母蝙蝠親吻後向觀眾道別。
Remove ads
配音員
- 梅格·瑞恩 飾 安雅/安娜塔西亞公主,一名十八歲的俄羅斯公主,尼古拉二世的最小女兒,自俄國革命後流浪於聖彼得堡街頭,喪失了過去的記憶。
- 約翰·庫薩克 飾 迪米崔(Dimitri),一名年輕的騙子,曾為羅曼諾夫家族的僕人。
- 喬納森·多庫奇茲 提供迪米崔的歌唱聲音。
- 小格倫·沃克·哈里斯為年幼的迪米崔配音。
- 卡斯·格拉馬 飾 弗拉基米爾·瓦里亞·「弗拉德」·沃尼茨基·瓦西里奧維奇(Vladimir Valya "Vlad" Vonitsky Vasilovich),前貴族、迪米崔的夥伴,與他一起做詐騙的工作。
-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 飾 格里戈里·拉斯普京,一名邪惡的自大巫師,曾為羅曼諾夫家族的顧問,因叛國遭流放後將靈魂出賣給惡魔,是個導致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毀滅的罪魁禍首。
- 汉克·阿扎里亚 飾 巴爾托克(Bartok),拉斯普京的溫和、會說話的白化蝙蝠,提供電影喜劇效果。
- 安潔拉·蘭斯貝瑞 飾 瑪麗亞·費奧多羅芙娜皇后,尼古拉二世之母,安雅的祖母。在1917年俄國革命時受迪米崔幫助而得以逃離被攻陷的皇宮。逃離的10幾年來對於孫女安娜塔西亞是否還在人世。
- 贝尔纳黛特·彼得斯 飾 索菲·斯坦尼斯洛夫斯基耶芙娜·索莫爾科夫-斯米爾諾夫(Sophie Stanislovskievna Somorkov-Smirnoff),瑪麗亞的表親兼宮女。
- 安德里亞·馬丁 飾:
- 「同志」弗列格梅科夫(Phlegmenkoff),孤兒院不近人情的負責人。
- 一位老太太。
- 瑞克·瓊斯 飾:
- 尼古拉二世,俄羅斯末代沙皇,安娜塔西亞之父。
- 一名革命士兵。
- 一名僕人。
- 一名售票員。
- 查麗汀·詹姆斯 飾 安娜塔西亞的冒名者。
- 黛博拉·慕尼 飾 一名女演員。
- 亞瑟·馬雷特 飾:
- 一名旅行男子。
- 羅曼諾夫家族的管家。
- 弗兰克·维尔克 飾 普卡(Pooka),安娜塔西亞的寵物犬,以及黑色飛馬。
维多利亚·克拉克、比利·波特、帕特里克·奎因、J·K·西蒙斯及莉莉亞絲·懷特等人則擔任合唱與角色配音。[16][17][18]埃里克·博高森為拉斯普京的寵物渡鴉拉齊戈(Lazingo)配音,僅在刪除場景登場。
Remove ads
製作
1994年5月,唐·布魯斯與加里·戈德曼簽署長期合作協議,與二十世紀福斯共同製作動畫電影。為此,福斯投入超過1億美元建立新的動畫製作中心。[19] 工作室選址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主要因州政府提供約100萬美元的就業培訓資金與針對數位動畫設備的低利貸款。[20] 新成立的福斯動畫工作室共有約300名藝術家與技術人員,其中三分之一曾在愛爾蘭都柏林的沙利文布魯斯工作室與布魯斯及高德曼共事。[21]
在首部作品的選題上,工作室希望從自有的十多個項目中挑選一個改編。布魯斯與高德曼提議將《國王與我》或《窈窕淑女》改編為動畫,[22] 但他們認為難以超越奥黛丽·赫本的經典演出與萊納與洛維的音樂。最終,將1956年電影《真假公主》改編為動畫的構想由比爾·麥康尼克提出,當時他擔任福斯影片娛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團隊後來結合皮格马利翁的故事元素,將平民女孩安雅塑造成高貴女性。[23]
製作初期,布魯斯與高德曼邀請曾派駐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的前中央情報局人員協助研究真實歷史背景。[24] 同時,編劇艾瑞克·圖什曼完成了初稿劇本。然而,布魯斯與高德曼認為安娜塔西亞及羅曼諾夫王朝的真實歷史過於陰鬱,不適合改編為動畫電影。[23] 1995年,布鲁斯·格雷厄姆與蘇珊·高帝爾(Susan Gauthier)將塔克曼的劇本改寫為輕鬆浪漫的喜劇風格。當兩人轉向其他項目後,編劇夫妻檔鮑勃·祖迪克與諾尼·懷特接手進行後續潤稿。[25] 演員凱莉·費雪亦為部分劇本進行未署名修改,特別是安雅離開孤兒院踏上前往巴黎旅程的段落。[26]
至於反派角色的設定,布魯斯最初並未考慮描繪弗拉基米尔·列宁或布爾什維克,而是構想以一名對安娜塔西亞懷有私人恩怨的警察局長作為主要反派(此角色概念後在音樂劇版本中演變為格列布·瓦加諾夫〔Gleb Vaganov〕)。最終,團隊決定以格里戈里·拉斯普京作為反派角色。高德曼解釋這一選擇時表示:「他們曾多次試圖消滅拉斯普京,而他本人的形象既詭異又令人不安,這使他成為極具吸引力的反派題材。」[24] 事實上,拉斯普京在羅曼諾夫一家遭處決前早已身亡。布魯斯同時設計了白色蝙蝠巴托克作為拉斯普京的喜劇搭檔。他表示:「我認為反派需要一個能帶來幽默的副手,讓觀眾意識到這部作品仍能令人發笑。蝙蝠看起來是拉斯普京的自然夥伴,而讓牠成為白色,只是為了與眾不同。」[27]
作曲家史蒂芬·弗萊厄蒂與琳恩·阿倫斯回憶,他們當時在紐約市的Au Bon Pain餐廳首次聽取有關拉斯普京與巴托克角色的設定時,對製作方選擇偏離歷史真實的方向感到失望。兩人後來在舞台音樂劇改編中,試圖讓故事「更細膩、更具深度與政治意涵」,以貼近他們對原始題材的構想。[28]
Remove ads
布魯斯表示,梅格·萊恩是他對主角的首選,也是唯一考慮的對象,但瑞安起初因題材涉及黑暗的歷史事件而對接演有所猶豫。[29] 為說服她接演,動畫團隊特地取用他在《西雅圖夜未眠》中角色安妮·瑞德(Annie Reed)的音頻片段製作成動畫試片,並邀請她到工作室觀看。瑞安後來答應出演,她回憶說:「我完全被他們的做法震撼到了。」[30]
在瑞安正式簽約前,百老匯歌手兼女演員麗茲·凱拉威錄製了多首試唱曲,原本僅計畫擔任背景和聲,但作曲者對她的演繹印象深刻,最終決定將其聲音用於電影的正式版本。[31]
約翰·庫薩克則承認自己不擅長唱歌;[32] 其歌唱部分由喬納森·多庫奇茲代唱。[33] 高德曼表示,原本計畫讓瑞安與其他演員分開錄音,由布魯斯代為讀出對手台詞,但瑞安與導演發現這種方式在與迪米崔互動時不夠自然,因此她與庫薩克改為共同錄製對話。高德曼指出:「這帶來了巨大的差別。」[24]
彼得·奧圖、派崔克·史都華、尊尼芬·派斯與蒂姆·克里曾被列入拉斯普京一角的考慮名單,但最終由於克里斯托弗·劳埃德在《回到未來系列》中的高人氣而獲選出演。巴托克一角最初曾考慮由伍迪·艾伦配音,但由於他與前伴侶米娅·法罗及其養女宋宜·普列文的爭議關係,工作室最終放棄聘用。馬丁·肖特也一度在考慮範圍內,最終由汉克·阿扎里亚在試鏡十分鐘內成功獲得該角色。[24][25]
Remove ads
電影配樂由大衛·紐曼作曲、編曲並指揮,他的父親艾佛瑞·纽曼曾為1956年的同名電影譜寫配樂。[34] 電影歌曲由琳恩·阿倫斯與史蒂芬·弗萊厄蒂創作,其中《Journey to the Past》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35] 兩人為本片創作的第一首歌曲是《Once Upon a December》,創作時正值酷暑,他們笑稱「一邊流汗一邊描寫冬天的景象」。[28] 電影原聲帶於1997年10月28日以CD與錄音帶形式發行。[36]
改編主題
電影以歷史傳說與1956年《真假公主》為基礎創作,製作團隊在改編過程中調整故事,以吸引年輕觀眾並呼應當代的政治氛圍。[37]

俄羅斯的阿納斯塔西婭·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生還的傳說成為流行文化中的固定題材。該傳說之所以廣為流傳,部分原因是故事持續被改編為舞台劇與電影,以及最具影響力的冒名者安娜·安德森。雖然有多位女性聲稱自己是安娜塔西亞,但無一人如安德森般引起廣泛關注。安德森的真實身分為弗蘭齊絲卡·尚茨科夫斯卡(Franziska Schanzkowska),她於1922年自稱為安娜塔西亞。[38]部分倖存的羅曼諾夫家族成員曾與安德森會面,但對其真實身分看法不一。[38]
1991年,安娜塔西亞·尼古拉耶芙娜的遺骸被發現,DNA測試證實安娜·安德森並非皇室成員。[38]研究顯示,尚茨科夫斯卡是一名波蘭工廠女工,曾因精神疾病接受治療。[39]
馬塞勒·莫雷特於1950年創作舞台劇《安娜塔西亞》,假設安娜塔西亞成功倖存。該劇後由蓋伊·波爾頓譯成英文。[40] 20世紀福斯於1956年改編該劇拍成電影《真假公主》,獲得商業成功,確立了觀眾對安娜塔西亞傳說的熟悉度。此後,傳說持續被改編至不同媒介,使舞台劇與電影之間形成多樣敘事版本。[41] 観眾更傾向於被她「倖存」的神話吸引,而非歷史事實。[42]
唐·布魯斯與蓋瑞·高德曼正是基於此傳說,創作出具有童話風格的奇幻故事。他們並未拍攝嚴肅的歷史劇,而是打造一部適合家庭觀賞的公主題材動畫片。這使得故事需進行調整,例如將謝爾蓋·鮑寧將軍(General Sergei Pavlovich Bounine)改編為迪米崔與其搭檔弗拉德,並讓拉斯普京成為反派角色。這樣的設定也令影片對俄羅斯政治保持中立。[43] 由於拉斯普京在羅曼諾夫家族遇害前已數年身亡,這種改編亦減少了觀眾對共產主義題材的敏感度。[43] 無論何種版本,安娜塔西亞故事皆包含三個核心要素:冒名頂替者、為賞金驅使的動機,以及太后尋找真正孫女的旅程。[43]
布魯斯與高德曼旨在打造一部適合全家觀賞的動畫作品。考量安娜塔西亞傳說的題材,他們調整劇情以吸引年輕觀眾。首個顯著改動是將安雅設定為一名自主、堅毅的女性角色,而非傳統受困的公主。[44]這種對性別角色的重新詮釋符合新世代觀眾對女性主角的期待。
電影中安雅的年齡亦與傳統版本不同。歷史上的安娜塔西亞於行刑時僅17歲,而電影設定她在事件發生時為12歲,隨著劇情成長至約17歲,與典型的迪士尼公主形象相近。這讓她成為年輕觀眾可認同的新榜樣。[44]在本片中,安雅尋求自我與歸屬感,而非財富與地位。故事角色背景多樣,呈現不同階層與動機。電影透過浪漫化與奇幻化的手法,加入安雅與迪米崔的愛情線,營造出適合家庭觀賞的溫暖氛圍。[43]
發行

20世紀福斯原定於1997年11月21日上映《安娜塔西亞》,並特別安排在迪士尼重新上映《小美人魚》的一週之後。迪士尼表示,他們早已計畫將重映與消費品行銷活動同步,配合聖誕節及1998年3月家庭錄影帶發行,並延續每七至八年重映動畫片的傳統。[45] 此外,迪士尼還計畫在接下來的週末發行多部家庭電影,包括《彈力怪物》以及《喬治叢林》與《大力士》的雙片連映。[45] 為避免品牌混淆,迪士尼禁止在美國廣播公司的節目《迪士尼電視特輯》中播放《安娜塔西亞》的電視廣告。[46]
對於影業間的競爭,迪士尼發言人約翰·德萊爾(John Dreyer)對工作室對立的指控表示:「我們總是在假日期間重新上映電影。」然而,福斯高層對此並不認同,比爾·麥康尼克指出:「這是一種故意的霸凌行為,就像是在我們臉上撒沙。他們不可能只是想最大化自身業務;他們在廣告上的花費荒謬……這是阻止我們電影發揮潛力的集中行動。」[47]
儘管如此,由於動畫風格相似,《安娜塔西亞》常被誤認為是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製作的作品。再加上20世紀福斯於2019年被華特迪士尼公司收購,本片也被納入迪士尼影片庫,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混淆。[48][49][50]
Remove ads
《安娜塔西亞》的行銷預算超過5,000萬美元,合作贊助商包括漢堡王、都樂食品公司、好時、旁氏、梅西感恩节大游行、殼牌石油以及1997年美國花式滑冰錦標賽。整體行銷費用比《天煞-地球反擊戰》高出35%以上。[51]
在周邊商品方面,福斯授權Galoob製作安雅玩偶。[47] 許多改編自電影的故事書由小金書出版。1997年8月,聖地牙哥及奧蘭多的SeaWorld主題樂園設置了一座長40英尺、高20英尺的充氣兒童遊樂場,名為「安娜塔西亞王國」。[52]
在迪士尼收購21世紀福斯後,2022年12月,迪士尼消費品推出首款基於本片的商品,一款紀念25週年的馬克杯。[53]
1998年4月28日、1999年4月6日及1999年11月16日,《安娜塔西亞》分別以錄影帶、雷射影碟與DVD發行,銷售達八百萬套。[54]
2002年2月19日,電影首次重新發行,作為福斯家庭電影系列的一部分,與《拇指姑娘》及《我的雨林朋友》同列。2006年3月28日,電影再次以雙碟「家庭樂趣版」DVD發行,保留原戲院2.35:1寬螢幕格式。第一張光碟附有導演/編劇布魯斯與高德曼的選擇性音訊評論及額外花絮;第二張光碟包括製作紀錄片、音樂錄影帶及製作特輯(如阿莉亞演唱的《Journey to the Past》),及其他額外內容。[55]
隨著迪士尼於2019年3月20日收購20世紀福斯,《安娜塔西亞》於Disney+上線。[57][58][59]
在美國,《安娜塔西亞》於2022年3月1日從Disney+下架,並於3月18日轉至Starz。與普遍認知相反,電影下架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無關(迪士尼當時已暫停在俄羅斯的院線發行,如即將上映的《青春養成記》,因此造成誤解)。[60]
電影最終於2023年6月2日重新上架Disney+。
評價
《安娜塔西亞》於1997年11月14日週末在紐約市齊格菲劇院進行限定上映,首週末票房收入為120,541美元。[61]
次週電影在美國正式全面上映,首週票房達1,410萬美元,名列票房榜第二,僅次於《魔宮帝國2》。[62][63]
最終,《安娜塔西亞》於美國及加拿大累計票房達5,840萬美元,海外市場則收入8,140萬美元。[64]
全球總票房約為1億3,980萬美元,成為導演唐·布魯斯職業生涯中票房最高的作品,超越其次高票房電影《美國鼠譚》約5,500萬美元。[65]本片也是布魯斯自《天堂狗生死戀》以來首部在商業上獲得重大成功的電影。,成為工作室最成功的專案之一。[43]
根据評論匯總网站爛番茄汇总的58篇评论文章,83%的评论者给予该作正面评价,平均打分为7.1分(满分10分)。该网站总结的评论家共识是“優美的動畫、對俄羅斯歷史的親切詮釋,以及強而有力的配音表現,使《安娜塔西亞》成為福斯動畫工作室的成功首作。”[68] 在Metacritic上,19位影評人共給予了61分的分數(滿分100分),這部電影獲得了「普遍好評」。[69]依據CinemaScore的觀眾調查,該片在A+至F等級間獲得平均「A−」評價。[70]
《芝加哥太陽報》的羅傑·艾伯特給予3.5顆星(滿分4星),稱讚「故事品質出色」,並表示結果「既具娛樂性又令人振奮」。[71]《芝加哥論壇報》的吉恩·席斯克給予3星,形容女主角「可愛又迷人」,但批評電影缺乏歷史準確性。[72]《洛杉磯時報》的肯尼斯·圖蘭表示:「雖然原創性並非其優點,《安娜塔西亞》整體上令人愉快、稱職且渴望取悅觀眾。任何呼應《齊瓦哥醫生》景觀的電影,都不可能令人反感。」[73]
《綜藝雜誌》托德·麥卡錫指出本片「色彩絢麗」,但「各元素未完全融合,藝術處理精緻,卻未能超越各部分的熟悉總和」。[74]辛辛那提詢問報的瑪格麗特·麥格克(Margaret McGurk)形容電影「迷人且具娛樂性」,並稱其為「關於童話公主的美味故事」。[75]
《票房雜誌》的麗莎·奧斯本(Lisa Osbourne)稱本片為「純粹的家庭娛樂」。[76]《帝國雜誌》的菲利普·湯瑪斯(Philip Thomas)給予三顆星評價,指出雖有歷史錯誤,但整體仍具魅力。[77]
多位影評人將《安娜塔西亞》與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於迪士尼文藝復興期間發行的作品進行正面比較。《奧斯汀紀事報》的瑪喬麗·鮑姆加藤(Marjorie Baumgarten)給予3星,表示:「《安娜塔西亞》也許無法在迪士尼擅長的領域中取勝,但絕非因為不努力。這部華麗的電影在視覺上毫不吝惜成本,其光學效果與細節幾乎達到迪士尼的黃金標準。」[78]《鳳凰報》的傑佛瑞·甘茨(Jeffrey Gantz)則半開玩笑表示:「若模仿真的是最高級的讚美,迪士尼應當感到受到二十世紀福斯這部新動畫長片的敬意。」[79]《娛樂週刊》的歐文·格萊伯曼評論道,本片是一部「能與迪士尼匹敵的精美動畫音樂劇」,但同時指出其動畫風格較為遜色,缺乏迪士尼特有的魔力。[80]
在俄羅斯方面,《安娜塔西亞》獲得大致正面評價,但對於電影在歷史呈現上的自由改編,意見不一。俄羅斯發行商Gemini Films在宣傳中強調,這部作品「不是歷史」,而是「以真實俄國事件為背景的童話故事」,以提醒觀眾本片並非史實改編。[81] 因此,許多俄羅斯觀眾欣賞電影的藝術性與敘事風格,將其視為西方進口的娛樂作品,而非歷史片。[81]
然而,一部分俄罗斯正教会信徒認為電影對安娜塔西亞的描繪具有冒犯性,因為她在1981年被俄罗斯正教会域外教会封為新殉道者。[82]
多位歷史學者亦對電影提出批評,認為將末代沙皇幼女的悲劇故事「粉飾為浪漫童話」。[83] 電影製作團隊也承認,「《安娜塔西亞》僅以歷史作為故事出發點」,但部分評論者認為此舉可能讓觀眾對俄國歷史產生誤解。作家暨歷史學者蘇珊·馬西指出,俄羅斯歷史早已歷經多次扭曲,而本片延續了這種「浪漫化的偽史」。同樣地,業餘歷史研究者鮑伯·艾奇森(Bob Atchison)諷刺指出,《安娜塔西亞》就像「將安妮·法蘭克搬到奧蘭多,與一名叫Mort的男人一起經營鱷魚農場」的故事一樣荒謬。[84]
獎項
《安娜塔西亞》獲得兩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分別為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與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提名曲為〈Journey to the Past〉)。[85][86]同名主題曲的流行版由阿莉雅·达纳·霍顿演唱,並於|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現場表演。[87]
其他媒體=
冰上安娜塔西亞 是由費爾德娛樂旗下的冰上秀製作並授權演出的改編作品,至少在1998年至1999年間巡演。[88][89]
1999年推出了一部錄影帶首映的衍生動畫電影《巴托克小英雄》,故事以原作中的角色巴托克為主角。[90]
哈特福舞台劇團製作了音樂劇版《安娜塔西亞》,劇本由泰倫斯·麥克納利撰寫,歌曲由琳恩·艾倫斯作詞、史蒂芬·弗萊厄蒂作曲,並由達爾科·崔斯尼亞克(Darko Tresnjak)執導。[91] 該劇於2016年5月13日至6月19日公演。[92]這部音樂劇改編自本電影,同時融入1956年亞瑟·勞倫特電影的部分元素。劇中包含動畫版六首歌曲與十六首全新曲目,並改寫部分角色,例如將拉斯普京替換為契卡秘密警察格列布·瓦加諾夫(Gleb Vaganov),以及以莉莉(Lily)取代蘇菲(Sophie)。[93]
麥克納利表示:「這是為現代劇場觀眾打造的舞台版本……劇本是舊與新的融合體……音樂劇中有些角色並未出現在動畫或英格麗·褒曼版本中。」[94]
哈特福首演版本演員包括:克里斯蒂·阿爾托馬雷飾安娜塔西亞/安雅、德瑞克·克萊納飾迪米特里、瑪麗·貝絲·皮爾飾太后瑪麗亞·費奧多羅芙娜、曼諾·費爾西亞諾飾格列布·瓦加諾夫、約翰·波頓飾弗拉基米爾、卡羅琳·奧康納飾莉莉,以及妮可·西梅卡(Nicole Scimeca)飾年幼安娜塔西亞。[95]
該音樂劇之後移師百老匯劇院,保留多數哈特福原班人馬,並於2017年4月24日在布羅德赫斯特劇院開演。[96] 該劇在評論界獲得褒貶不一的評價。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