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硬膜穿刺後頭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硬膜穿刺後頭痛(英語:post-dural-puncture headache,PDPH),硬膜是大脑和脊髓周围的外包膜之一,又名為硬脊膜,所以也稱為硬脊膜穿刺後頭痛。它也稱為脊椎头痛(spinal headache),是硬膜穿刺後的并发症,所以,也被稱為腰椎穿刺後頭痛[3]。症状通常包括严重头痛,站立时头痛会加剧,躺下後症狀会稍微缓解[3]。其他症状包括可能頸部僵硬、恶心、四肢疼痛、听力丧失、耳鸣、天旋地转和头皮麻木[4]。并发症包括可能發生腦神經疾病、硬腦膜下血腫和脑静脉窦血栓形成[3]。
![]() | 此條目可参照德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5年3月24日) |
最常见的原因是腰椎穿刺後的副作用,包括:腰椎麻醉和硬膜外导管放置期间[3]。危险因子包括過去有头痛病史和低BMI [5]。通常在穿刺後五天内发生;然而,很少在穿刺後立即发生[3] [4]。可能的潜在机轉與腦脊液外漏,造成大脑周围液体量降低有關[3]。通常依症状诊断,若症状不明確,则需脑部成像检查確認[3]。
與切割针相比,使用非切割针(铅笔尖)可降低风险;然而,發生率似乎與非切割针的大小並無明顯關係[6]。若使用切割针,针头大小與風險高低有關,針頭愈小风险愈低[3]。研究發现,穿刺後后的臥床休息無效[3]。其它治疗包括大枕神經阻斷或硬膜外血液貼片;但若不治疗,症状通常会在 2 周内自然消失[3]。如果使用類阿片药物短期後无效,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和咖啡因来控制疼痛[3]。
硬膜穿刺后头痛的发生率一般預估低於2%至40%[3]。好发於20至40岁间[5]。女性較男性多[3]。最早由奧古斯特·必爾(August Bier)由于1899年描述[7]。硬膜外血液貼片于 1960 年开始使用[5]。
Remove ads
参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