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神經膠質細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神經膠質細胞
Remove ads

神經膠質細胞(neurogliocyte[1][2])是中枢神經系統周围神经系统中的“非神经元细胞”,不会产生电脉冲。[3] 它们种类繁多,功能是维持体内稳态、为神经元提供支持和保护、并可在周围神经形成髓鞘[4] 神經膠質細胞的汉英異名均庞杂,因此又稱神經膠細胞(neuroglial cell[5])、膠質細胞(gliocyte)、膠細胞[6](glial cell)、神经胶质(neuroglia)、神經膠[7]、简称胶质[8](glia),

事实速览 神經膠質細胞, 基本信息 ...
Thumb
人工培养的星形膠質細胞的螢光显微照片,它表达的膠質纖維酸性蛋白特性(与成熟的膠質細胞不同)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包括寡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小胶质细胞;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施旺细胞卫星细胞。 它们具有四个主要功能:(1)围绕神经元并将其固定在适当位置; (2)为神经元提供营养; (3)使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绝缘; (4)消灭病原体并清除死亡的神经元。 它们还在神经传递、突触连接以及呼吸等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9][10][11][12]

虽然人们认为神经胶质细胞比神经元的比例为10:1,但最近的一项研究提供了低于1:1的比例的证据。[13] 此外,神经胶质细胞比神经元具有更多的细胞多样性和功能,并且神经胶质细胞可以多种方式响应和操纵神经传导英语Neurotransmission。 此外,它们可以影响记忆的保存和巩固。[3]

神经胶质细胞是病理学家鲁道夫·菲尔绍在寻找中的结缔组织时于1856年发现的。[14] 该术语源自希腊语 γλία 和 γλοία (胶),暗示了它们最初被认为是神经系统中的胶水

Remove ads

分類

大膠質細胞

更多信息 存在位置, 名稱 ...
Remove ads

小膠質細胞

小膠質細胞是膠質細胞中最小的一种,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大約占總細胞數的15%,在腦及脊髓中各處可见。它的细胞核小、深染,呈扁平状或三角形,胞体发出细长有分支的突起,突起表面还有很多小的棘突。小膠質細胞為特化的巨噬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中進行吞噬作用,清除病原體或受損的神經元。雖然小膠質細胞是由造血前驅細胞衍生而來,而非外胚層組織的一部分,因此嚴格說來不算膠質細胞,但因其在神經系統中支持性的角色,通常仍將其歸為膠質細胞。

其他

脑垂体后叶垂体细胞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类似。[15] 下丘脑正中隆起伸长细胞是一种室管膜细胞,从放射神经胶质细胞下降排列在第三脑室的底部。[16]

总数量

通常,神经胶质细胞的体积比神经元小。 从前认为人脑中的神经胶质细胞数量接近一万亿,与神经元的数量比为10:1,但有新的证据显示人脑中大约只有850亿个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数目大致相同。[13] [17]

发育

大部分的膠質細胞自發育中胚胎的外胚層組織衍生而來,特別是神經管神經脊;唯一例外者為自造血幹細胞衍生而來的小膠質細胞。在成人的身體中,小膠質細胞為可自我更新的一個族群,與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時會滲入的巨噬細胞單核細胞有明顯不同。

在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細胞發育自神經管腦室區(ventricular zone);此類細胞包括少突膠質細胞室管膜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在周圍神經系統,膠質胞發育自神經脊;此類細胞包括神經中的許旺細胞及神經節中的衛星細胞

功能

一些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充当神经元的物理支持。 其他的则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并调节大脑的细胞外液,尤其是周围的神经元及其突触。 在早期胚胎发生期间,神经胶质细胞指导神经元的迁移并产生修饰轴突和树突生长的分子。

神经元修复与发育

神经胶质在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突触可塑性和突触形成等过程中至关重要。胶质细胞在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中发挥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神经胶质抑制修复。称为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胶质细胞扩大并增殖形成疤痕,并产生抑制受损或切断的轴突再生的抑制性分子。在周围神经系统(PNS)中,称为施旺细胞的神经胶质细胞促进修复。轴突损伤后,施旺细胞恢复到较早的发育状态,以促进轴突的再生。 CNS和PNS之间的这种差异为CNS中神经组织的再生带来了希望。例如,在受伤或被遣散后,可能能够修复脊髓。施旺细胞也被称为神经白细胞。这些细胞通过将神经核内的神经纤维反复缠绕而包裹PNS的神经纤维。该过程产生了髓鞘,其不仅有助于导电,而且还有助于受损纤维的再生。

形成髓鞘

中樞神經系統中发现寡突膠質細胞,类似于章鱼:它们具有球状细胞体,最多具有15个臂状突起。 每个“手臂”伸出神经纤维并在其周围盘旋,形成髓鞘。 髓鞘可将神经纤维与细胞外液隔离,并加快沿神经纤维的信号传导。[18]

神经传导

星形胶质细胞三联突触的关键参与者。[19][20][21][22] 它们具有几个关键功能,包括从化学突触间清除神经递质,这有助于区分单独的动作电位,并防止某些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的毒性积累,否则会导致兴奋性中毒。 此外,星形胶质细胞响应刺激而释放神经胶质递质,例如谷氨酸,ATP和D-丝氨酸。[23]

临床意义

歷史

膠質細胞是在1856年,由病理學家魯道夫·魏爾嘯,在他試圖尋找腦中的「結締組織」時所發現。

传统上认为人類腦中膠質細胞的含量大約為神經元的十倍。[17]在19世紀下葉膠質細胞被發現後,受到媒體報導的扭曲及斷章取義,產生了「我們只使用了腦的十分之一」這個有名的迷思。膠質細胞藉由管理突觸間訊息的傳遞從而影響學習的角色,在最近才被發現(2004)。

其他圖片

註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