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建协和大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私立福建协和大学(英語: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简称福建协大、协大,1915年9月由基督新教福建六公會[註 2][1]於福建省閩侯縣倉前山(今屬福州市倉山區)創辦,莊才偉(Aduin C.Jones)被推舉為首任校長。其由高等教育筹备会會長高約翰[註 3]博士籌辦,並希望將協大作為「閩中最高學府」[1]。學校為福建省兩所教会大学之一、福建省第一所现代化大学[3]。1951年,學校與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合併後停辦,实际办学35年[4]。
學校主體與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合併,成立福州大学,後幾經輾轉演變為今福建师范大学,[5];其農科後由福州大学[註 1]農學院與廈門大學農學院(原福建省立農學院)合併,演變為今福建农林大学[6]。
福建協和大學倉前山校址後轉交福建美豐銀行使用,現已闢為煙臺山公園一景[7];新魁岐校園部分在建造福馬鐵路時被拆毀,另有部分交由福州製藥廠使用,但大部分建築得以保留,2020年經修繕後作為文化遺址留存,詳見校園部分。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 1915年5月25日,由美国归正会、美以美会、公理会和英国圣公会等基督教四差会联合组成的”福建协和大学理事会“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10月21日,「福建协和大学董事会」正式成立,首任董事长裨知益。董事会推举庄才伟为首任校长,确定中文校名为“福建协和大学”。租用福州倉前山南臺观井路青年會舊址(後改為福建美豐銀行行址)为临时校舍。
- 1916年2月,學校正式开学,并从福州的英华书院(今福建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格致书院(今福州格致中學)、三一书院(今福州外國語學校)和厦门的寻源书院(後改制為尋源中學,遷址漳州,幾經輾轉發展為今閩南師範大學圓山校區)处招收到原书院七、八年级学生共81名,其中基督徒72名。该次招生结束后,根据其4年学制的规定,54人被编入协大一年级,另外27人则被编入协大二年级。
- 1936年,在福建省政府补助下,添设“农学”与“农业经济”两个学系,並開辦農業試驗場。
- 1940年,擴充農學系為農藝學系,與原有的農業經濟學系,成立農學院,並將文史學系擴充為中國文學系及歷史學系,數理學系改為物理學系,合成三學院十學系(其餘為外文、教育、化學、生物四學系)。文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历史学系、外国语文学系、教育学系(附设实验小学);理学院下设物理学系(附设工场)、化学系、生物学系;农学院下设农艺学系、园艺学系、农业经济学系(附设农业试验场)。
- 1941年5月25日,私立福建協和學院举行建校25周年纪念活动。[4]
Remove ads
- 1942年10月16日,福建協和大學“文学院”、“理学院”和“农学院”正式启用。
- 1944年,復將教育學系改為農業教育學系,划歸農學院。至此,全校共有3个学院11个学系。
- 1945年5月,日军撤离福州。學校于11月筹备复员迁回福州。[11]
- 1945年11月至1946年2月,第一批教学图书及仪器一千多箱运回福州魁歧。4月,第二批五千多件校具运回。
- 1946年5月1日,在福州魁歧重新开学。
- 1946年9月,美国南加州大学亚洲研究系主任陈锡恩受聘就任代理校长。
- 1948年,战后物质供应紧张、通货膨胀,为了维持正常教学活动,陈锡恩筹资解决物质供应问题,辞职赴美。
- 1948年,校董事会邀请福建神学院院长杨昌栋博士出任代理校长。10月,杨昌栋辞职。
- 1948年12月,由校政委员会主持校务,先后有林冠彬、郑德超、王调馨等担任委员会主席。
- 1950年,朝鲜战争开始后,美国宣布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资金,福建協和大學的经费来源因此断绝。[4]
Remove ads
- 1951年4月12日,福州大学在福建协大旧址魁岐正式成立。
- 1953年9月,福州大学改名为“福建师范学院”。
- 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影响下,福建农学院迁址到福州西郊,原院址则改办工厂。
- 1958年11月,福建农学院“森林系”被单独分出,以设立福建林学院。
- 1972年5月,福建师范学院改名为“福建师范大学”。
- 2000年10月,福建农学院與福建林学院合併,成立「福建農林大學」。
校園文化
| “ | 协和大学闽江东,世界潮流此汇通;高山苍苍,流水泱泱,灵境产英雄;萃文化,作明星,明星照四方。无远弗届,真理是超;乐群众于一堂兮,作世界大同之先声;协和协和,大德是钦! | ” |
| ——<詞>吳鍾麟 <闕>陳錫恩[1] | ||
| “ | 1.Where The moutains of Fukien are lifting, Their noble crests to heaven above,By the waters of Min so stately flowing, There thou art, dear Alma Mater whom we love.
chorus: All hail to thee! All hail to thee! Fair college, object of our hearts'devation! While life shall last, O may we faithful be To thee, to China, and to God. 2. May the light thou dost give us to enlighten, The minds and souls of fellow-men,Shine still brighter, as forward we would hasten The truth, the right, the noble to proclaim. 3. May thy prezepts and lofty inspiration, Abide, our hearts and wills to nerve; Make us eager to aid our generation,Loving god and loving man and strong to serve.[1] |
” |
| ——Clarence A. Neff[1] | ||
1919年,福建协和大学聘请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为位于东郊9千米外的魁岐村的新校园进行规划设计。校园占地1000亩,背倚鼓山,面临闽江,数年间在山脚和山腰陆续建造了文学院、科学馆及大小30座校舍,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主要建筑都采用中国古典大屋顶式样。如科学馆(Edwin C. Jones Memorial Science Hall)、文学院等。
2006年,魁岐原协和大学的建筑现存建筑达14座,其中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建筑7座,是福州现存最大的近代建筑群。如今,这些建筑有些闲置,有些则成了福州制药厂的厂房和工人宿舍。福建协和大学是过去的教会大学中唯一今天校园未作教育用途的。
Remove ads
為協和大學師生慶協和大學25週年校慶而作。
| “ | 人文興海嶠,締造念前賢。協和大學,二十五週年。恢宏新教育,滌蕩舊山川。千年萬代,國族共緜延。[12] | ” |
| ——<詞>陳易園 <曲>C.W.Vonglook[12] | ||
原題為《欣逢協和大學二十五周年紀念謹賦祝》。
| “ | 屴崱峯前廿五周,武陽川上三度秋。已看騄驥先開路;行作鯤鵬俯九州。中外宿儒揚玉振;東南時彥共風流。平生經術慚彭祖,喜旁簫韶獻越謳![12] | ” |
| ——嚴叔夏[12][註 4] | ||
校園環境
1932年,學校有教员42名,职员26名。
1937年,学生有124人。
1947年,學校有教员63人,职员51人,学生587人,其中女生100人。共藏有图书135857册。
在该校任职的传教士和外籍人士先后不少于55人,包括11对夫妇,其中有20人服务10年以上,其中其中理学院创办人克立鹄在校任职30年[13]。
文學院初設4系所,改制學院後共設7系1專修科,改制大學後再度改為4系所[1]:
理學院共設3系1先修科[1]:
凡修毕医学先修科1年者,可投考国内公私立医学院;修毕2年者,可投考湘雅医学院、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齐鲁大学医学院;修毕3年者可投考北平协和医学院;修毕医预4年者,参加统考及格后准予毕业并授予理学士学位。
農學院共設3系:
- 农艺系
- 园艺系
- 农业经济系
改設學院後改教育学系為教育科,後又改為教育學院,改制大學後又改回教育學系,下設4系1專修科[1]:
- 教育原理学系
- 教育心理學系
- 教育行政学系
- 教育方法学系
- 師範專修科
历任首长
- 俾益知(W.L.Beard):1915年—1927年
- 林景润:1929年2月—1942年3月
- 林景润:1942年—1947年1月
- 陈锡恩:1947年3月—1947年6月
- 杨昌栋(代理):1947年6月—1948年12月
- 林冠彬:1948年12月—1949年2月
- 郑德超:1949年2月—1950年2月
- 王调馨:1950年3月—1951年2月
知名校友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