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景宮
臺北市文化資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景宮,位於台灣台北市光復南路,為主祀福德正神之道教廟宇。該廟宇興建於1921年,為位於台北大安區的中型傳統建築廟宇。另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管理委員會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二月廿二及八月十二。
源起

福景宮創建於台灣日治時期大正10年(西元1921年),為地方信仰中心,由先民劉良同發起興建。草創之初位於原瑠公圳灌溉範圍,被當地信眾譽為「顧水土地公」,又因鄰近灌溉支線「石景仔」小水門,獲名「石景仔土地公」。
民國41年(西元1952年),由石景里里長詹文漢發起改建,匯聚多名匠師的藝術作品,廟體始具規模。民國43年(西元1954年)臺北市政府闢建通化街,將商家集中於此構成新的商圈,原被視為農業神的「石景仔土地公」改變功能成為庇佑附近商家的商業神。
福景宮的廟地原由臺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持有,民國68年(西元1979年)地方仕紳與信眾熱心捐輸向水利會買下該地同時修繕廟貌,並於廟體兩旁擴建辦公區,以供廟方管理委員會與信眾活動中心使用。
-
福景宮拜殿
-
福景宮拜殿天花板
-
祭典期間的福景宮
祀神
參考文獻
- 台北市民政局編,《台北市寺廟概覽》,1994年,台北市,台北市民政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