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鬚馬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黑鬚馬偕》(Mackay─The Black Bearded Bible Man),是由台灣作曲家金希文及編劇邱瑗創作的三幕歌劇,以台、英語演唱。2002年文建會委託兩人以台灣在地故事為背景創作歌劇,於是以馬偕博士的生平事跡的歌劇成型。在台湾两厅院董事長陳郁秀女士策劃下,《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于2008年11月27日至2008年11月30日在國家戲劇院首演。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2年3月3日) |
角色
劇情大綱
- 1872年,馬偕來到台灣,立志宣揚基督教,來到台灣的他並沒有住在洋人樓,而是住在破舊的小屋中學習台語,但因洋人面孔使得馬偕一開始在台的生活並不順利,為了學習台語且與村民互動,馬偕用了懷錶引起了牧童的好奇心,進一步與他們打成一片,對這位"黑鬍番"感到好奇的嚴清華,在領悟了馬偕來台的所要進行的志業後大受感動,他告訴馬偕他不怕任何窮苦,願意多學習道理,成為了馬偕的首位學生。
- 可以輕鬆與牧童互動後,馬偕此時也發現,醫療也能成為讓他進入這個社群的好方法。
- 馬偕所帶來的基督教與醫學,對當時的台灣人民是陌生的,早期對於怪病莫過於求神問卜將符水當成藥方喝下肚,吳益裕的小妹身染怪病,益裕知道若將小妹給馬偕醫治必定會引發家庭革命,但為求妹妹活命還是將其送往,此舉引來了父親及親友的不解,馬偕成了眾所矢之的對象甚至受到了暴力相待,幸好馬偕以拯救更多性命來化解這些衝突及誤解。
- 馬偕從行醫做起,興建醫館、教堂與學校,在過程中馬偕及其夥伴們與當地的宗教信仰及教育概念總引發爭議,信徒們有時也對馬偕所做的事產生疑惑,但在嚴清華與妻子張聰明的信念堅定之下,馬偕的理想終於得到更多認同。
- 中法戰爭爆發,當地居民因當地港口被法國軍隊封鎖,且無法分辨“番仔”的差異,認定馬偕與法國人有曖昧,吃裡扒外的出賣大家,憤怒使他們砸毀教堂、醫館學校等設施,學生及教友們見狀況惡劣,請馬偕先暫時走避香港。
- 馬偕從香港回台時,港口被法軍封鎖,無法登陸,他懊悔著沒在最艱難的時刻與學生們待在台灣,同時也了解到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用情之深,以及無法割捨的思念,當他終於回到台灣後,蒙主承召時誓言『台灣是他永恆的家』。
製作團隊
外部連結
- 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SO樂多部落格─劇本搶先看(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