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空軍三重一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空軍三重一村是台灣眷村之一,位於新北市三重區正義南路86巷的堤防邊,旁邊即是淡水河。附近有三重二村、建國一村,軍眷主要的背景為中華民國空軍高砲部隊的眷屬。空軍三重一村為目前三重地區空軍防砲眷村較完整之個案,民國95年8月28日臺北縣政府公告為臺北縣歷史建築。[1]
歷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三重一村是當時日軍高砲陣地。中華民國政府在國共內戰後敗退台灣,空軍高射砲兵選擇駐紮在附近,在婦聯會的幫助下,將日軍高砲陣地改建為空軍三重一村。
由於當年的防洪排洪建設不足,葛樂禮颱風(1963年)、艾琳颱風(1968年)、艾爾西颱風(1969年)、芙勞西颱風(1969年)、納莉颱風(2001年)和艾莉颱風(2004年)都造成了位於堤防邊的三重一村,因淹水而遭受財產損失。
動員戡亂時期終止以來,為提升眷村土地使用效益、和配合各縣市之都市景觀改造,眷村遭受大量拆除,引起人們重視保存眷村文化的重要性。1996年《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三讀通過後,空軍三重一村便計畫拆除。經多次會商,決定空軍三重一村與其他眷村一同遷併至新北市板橋區健華新城,原址則被劃定為都市計畫之公園預定地。
多年來村民舉辦了各種活動,努力讓外人瞭解村子的歷史特色,使社區活化,以保存三重在地的眷村文化。《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缺乏在文化保存方面的詳細規範,因此三重一村的居民與地方文史工作者,一方面推動文物的保存與活化,一方面透過立法委員進行修法。2006年1月~2009年5月,《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便經歷了4次修法,空軍三重一村的貢獻不小,堪稱全國眷村文化保存的推手之一。
目前少數仍居住在空軍三重一村的眷村第二代、「眷村文化園區營造工作小組」義工李玨熒認為,如果三重一村能夠全村保留下來,是村民最大的願望;如果不行的話,起碼以一村的防空洞為中心,將四邊的房子留下來,然後配合旁邊已經於2003年建好的兩個公園,「同安公園」和「光興公園」,形成一個眷村文化園區,同時將三年來(2006~08年)整理的文物以博物館呈現。
- 1996年,「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實施後,空軍三重一村和其他台北縣的眷村被計畫拆除,經過多次會商決定不就地改建,但要求居民於2006年農曆年前,搬遷到板橋建華國宅,而空軍三重一村原址則被劃定為都市計畫之公園預定地。
- 2006年7月,經過眷村居民和地方文史工作者爭取,「台北縣古蹟及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決議將空軍三重一村「全村」保存,並指定為歷史建築。然而建物雖然保存,但土地持有人為國防部與三重市公所,礙於法令限制,必須以有償撥用的方式,市公所才能取得土地,以2006年公告現值計算,市公所必須花費3~4億元。
- 2007年10月,於空軍三重一村防空洞廣場前舉辦「眷村蚊子電影院」。
- 2007年12月,經過修法,關於眷村保存土地取得相關法令修法通過,於眷改條例第11條規定:一旦被核定為「眷村文化保存」之土地,國防部應連同建物無償撥用地方政府。
- 2008年年底,於居民搬遷之際,則舉辦了「記憶‧重生」的一系列公共藝術展、攝影展及研討會活動。
- 2009年4月,「台北縣眷村文化協會」主辦全台首例的眷村公民願景會議,邀請設籍三重的居民,針對空軍三重一村保存改造為「眷村文化園區」或是「公園建設使用」為議題,探討如何保存眷村文化帶動地方特色,並將結論提供政府決策參考。
- 2009年5月,空軍三重一村59戶的大多數已遷出,但是仍有10多戶選擇留下,積極保存屬於他們的眷村生命經驗。
- 2009年6月,國防部會同學者專家組成九人評選委員會,預計在2009年底前從23處入圍的眷村中,選出10處值得保存的地區,並於2010年編列4億元修繕預算。空軍三重一村便在評選的名單當中。
Remove ads
現況
2014年新北市政府與國防部完成協商, 投入8000萬元打造眷村文化園區,將眷村51棟房屋整修,做為短期住宿吸引觀光客入住, 預計2016年1月完工。 [2]
空軍三重一村在三重正義南路底河堤邊,占地約1萬3千平方公尺,2006年底拆除前夕列為歷史建築全村保留。2010年起每年舉辦眷村文化節,「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工程修復案2016年上網招標,預計2017年動工修復,2018年完工,眷村修繕完妥後,一方面可作為臺灣特有眷村文化保存傳承的示範場域,另一方面將結合眷村及三重地區傳統工藝、表演藝術等文化發展特色產業,打造為文創發展基地。2018年11月10日正式開園開放民眾參觀。[3]
秀英花培育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