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竺可桢

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竺可桢
Remove ads

竺可桢(英語:Chu Kochen,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藕舫,又名紹榮烈祖兆熊,男,浙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2]

事实速览 竺可桢, 字 ...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

竺可桢是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今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人。1905年进入复旦公学中学部学习。1909年进入唐山路矿学堂预科土木工程系学习。1910年,凭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3]1913年畢業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夏,入哈佛大学读博士,导师为罗伯特·德库西·沃德英语Robert DeCourcy Ward(Robert DeCourcy Ward)。[3]1918年獲博士學位,论文课题为《远东台风的新分类》。[4]同年回國任教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中年

1920年到192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1925年,因东南大学派系斗争,竺可桢转任商务出版社编辑。1926年8月,竺可桢到天津,被张伯苓聘为私立南开大学教授,讲授地学、气象学[5]。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

1936年4月赴杭州就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时,并未作长久计,“家”还在南京,這也導致了後來一部分日記的遺失。1937年1月13日,遠東氣象會議香港開幕,到會代表20餘人,中國派竺可楨出席,會期7天[6]:5339。4月4日,中國地理學會在南京開第四屆年會,會上宣讀論文25篇,大會由竺可楨主持[6]:5397。在此期間,養成优良學風,廣攬名師,特別是延攬了衆多中國科學社和前學衡社的成員,使浙江大學迅速崛起成爲世界一流大學,時人稱浙大爲“東方劍橋”。在浙大的发展历程中,担任校长达13年之久的竺可桢先生可谓厥功至伟。他被公认为“浙大学术事业的奠基人,浙大“求是”精神的典范,浙大的灵魂”[7]。校训“求是”即是由他提出,校歌亦是他请著名国学家马一浮作词、音乐家应尚能谱曲作成。

1945年国民党六大召开前夕,列入朱家骅与陈立夫联名向蒋介石推荐的98名“最优秀教授党员”之一[8]。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49年,蒋中正撤離上海,從舟山蔣經國到上海去請當時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到台灣遭拒[9]:276。10月16日,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晚年

Thumb
1963年的竺可桢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竺可桢向中共递交入党申请书[10],当年6月4日,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秘书处党支部举行党员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其申请,吸收竺可桢为中共预备党员[11]文革期間,竺可楨雖未受到較大衝擊,但每日如履薄冰、提心吊膽。1974年2月7日,因肺病北京逝世[12]。现今,竺可楨被公認為中國氣象、地理學界的「一代宗師」[13]

家庭

Thumb
竺可桢故居内的展览
Thumb
建德竺可桢故居遗址

與第一任妻子張俠魂育有三子二女:竺津(長子,妻孫祥清在竺津於石佛寺管教所病故後改嫁,兩人育有一女竺明芝)、竺梅(長女)、竺衡(次子,死於痢疾)、竺安(三子)、竺寧(次女)。1940年3月15日再婚第二任妻子陳汲,育有一女竺松(三女),妻舅陳源(筆名陳西瀅)。

重要著作

纪念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