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21屆坎城影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21屆坎城影展原定於1968年5月10日至5月24日在法國坎城節慶宮舉行,但由於1968年5月法國的社會動盪而被取消。[2][3]

事实速览 开幕影片, 闭幕影片 ...

背景

本屆影展的特點是之前圍繞朗格盧瓦事件的爭議。1968年2月9日,法國電影園(一個非盈利組織)的董事會會議上,文化部國家電影中心與動畫中心(取決於後者)決定免職電影園的導演和共同創始人亨利·朗格盧瓦英语Henri Langlois的職務。儘管他們不是多數人,但朗格盧瓦的支持者,如法蘭索瓦·杜魯福拒絕投票。[4] 法國文化部長安德烈·馬爾羅促成了這一決定,因為他想實施管理變革以在該機構中獲得更大的影響力。經過另一次投票,都爾安錫影展的導演皮埃尔·巴尔班法语Pierre Barbin成為新的導演。[5]

亨利·朗格盧瓦是一個非常受歡迎和深受喜愛的人物,這一決定引發了法國新浪潮的電影製作人以及演員、評論家和影迷的大量抗議和示威,他們於2月12日在夏樂宮的電影資料館前示威。[6] 許多國際知名的電影導演,如查理·卓別林史丹利·庫柏力克羅伯托·羅塞里尼奧森·威爾斯路易斯·布紐爾,也發信支持朗格盧瓦,甚至威脅要取回他們之前交給電影資料館的電影副本。[7] 2月14日,又舉行了一次示威活動,但這次索邦大學的學生加入了藝術家的行列,這是接下來幾個月將要發生的事情的前奏。法國電影製作人決定成立保護電影資料館委員會。在此刻,以上種種問題已不再是文化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經過長時間的談判,4月22日,電影園大會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並投票決定恢復朗格盧瓦的資格,並獲得馬爾羅的批准,他也將政府代表從大會中撤出,但作為交換,將公共資金削減到最低限度。[8]

Remove ads

影展期間

該屆影展於5月10日開幕,由維克托·弗萊明執導的70毫米《亂世佳人》修復版。[9] 美國電影女演員、摩納哥王妃葛麗絲·凱莉擔任開幕式和閉幕式的主持人。[2]

法國電影界人士對巴黎發生的示威活動很敏感。5月10日至5月11日晚上,學生和警察在拉丁區發生了暴力衝突,這成為了路障的第一個晚上。在這些事件發生後,法國評論家協會發表聲明,要求影展的參與者參加定於5月13日舉行的支持罷工學生的示威活動,並呼籲暫停影展,並呼籲坎城影展的人們支持學生們“抗議警察的暴力鎮壓,這是對國家文化自由、大學的世俗傳統和民主原則的攻擊”。[10] 然而,該組織拒絕了。

5月17日,電影專業人士大會電影將軍聯盟(法語:États généraux du cinéma)在巴黎呼籲停止坎城影展。彼得·伦农英语Peter Lennon的紀錄片《通往都柏林的岩石之路英语Rocky Road to Dublin》在影展上放映。本片是該屆影展放映的最後一部角逐電影。[11][12][13]

次日,5月18日,在導演尚盧·高達讓-加布里埃爾·阿爾比科科英语Jean-Gabriel Albicocco克勞德·貝黎和演員讓-皮埃爾·里奧在場的情况下,組織了電影資料館保護委員會成員一次小組討論會,討論亨利·朗格盧瓦事件。討論非常熱烈,前一天從巴黎抵達的法蘭索瓦·杜魯福解釋說,雖然火車被封鎖,工廠罷工,但繼續舉辦影展是簡直荒謬的。尚盧·高達相信,有了這次中斷,使電影將表現出對學生運動的聲援。克勞德·雷路許、讓-克洛德·卡里埃、女演員瑪莎·梅里爾以及評審團成員路易·馬盧羅曼·波蘭斯基與他們一同在舊節慶宮法语Palais Croisette尚·考克多廳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宣佈,為了聲援法國各地抗議的工人和學生,影展必須結束。[14][15] 隨後,路易·馬盧、莫妮卡·維蒂、羅曼·波蘭斯基和特倫斯·揚辭去了國際評委會的職務,而亞倫·雷奈、克勞德·雷路許、卡洛斯·索拉米洛斯·福曼則要求撤回他們的角逐電影。路易·馬盧宣佈“評審團不在本地工作”。[16]

波蘭斯基對這些措施持懷疑態度,因為這些方法讓他想起了共產黨人在他的祖國波蘭所做的事情,但最終支持取消該屆的影展。[2] 此外,來自蘇聯的詩人、評審團成員弗謝沃洛德·羅日傑斯特文斯基英语Vsevolod Rozhdestvensky認為取消影展的想法令人髮指,以至於他甚至拒絕參加緊急評審團會議。[17] 導演罗贝尔·法夫尔·勒布雷法语Robert Favre Le Bret聲稱:“我們將在明天中午結束影展”。[18]

同一天晚上,卡洛斯·索拉的《薄荷冰沙英语Peppermint Frappé》是唯一一部待放映的電影。索拉在他當時的女友兼電影主角杰拉尔丁·查普林英语Geraldine Chaplin的陪同下,不想讓自己的電影被觀看。[19] 然而,儘管他完全反對,但放映開始了。索拉和潔拉汀跳上舞台,大喊要求不要啟動放映機,讓觀眾震驚。法夫爾·勒·布雷特下令打開遮住銀幕的大布幕時,索拉和潔拉汀決定緊緊抓住幕布,以防他們後退。此時,杜魯福和高達加入了他們的行列。最後,本片沒有上映,這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然後與想看這部電影的觀眾發生了肢體衝突。[20][21][22]

作為對他所有行為的懲罰,杜魯福後來被該組織宣佈為不受歡迎的人。[23] 最終在5月19日中午12點和既定的影展結束前五天,由羅伯特·法夫爾·勒·布雷特領導的董事會一致投票決定取消本屆影展,不頒發任何獎項。在被角逐參加國際影展最高獎的28部電影中,只有11部被放映。[24]

Remove ads

主競賽評審

以下人士被選為長片和短片的評審:[25]

長片

正式競賽長片

以下電影參與角逐國際影展最高獎[1]

更多信息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
Remove ads

非競賽片

更多信息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

後續

導致本屆影展取消的抗議活動也帶來了一些變化。1968年6月14日,法蘭索瓦·杜魯福路易·馬盧等法國電影製片人藉此機會創立了法國導演協會法语Société des Réalisateurs de Films (SRF),其使命是“捍衛電影創作的藝術、道德、職業和經濟自由,並參與電影新結構的發展”。[26] 在下一屆的影影展上,該組織將開始與官方的獨立評選,稱為導演雙週[27]

四十年後的2008年影展中,一些當時無法放映的作品得到了修復:卡洛斯·索拉執導的《薄荷冰沙英语Peppermint Frappé》、多米尼克·德卢什法语Dominique Delouche執導的《一個女人生命中的二十四小時英语24 Hours in the Life of a Woman (1968 film)》、亞歷山大·扎克希英语Aleksandr Zarkhi執導的《安娜·卡列尼娜英语Anna Karenina (1967 film)》和彼得·柯林森英语Peter Collinson執導的《漫長的一天英语The Long Day's Dying》。克勞德·雷路許弗朗索瓦·賴興巴赫英语François Reichenbach執導的《法國13日英语13 jours en France》也被放映,儘管該片不是正式競賽長片的一部分。[28]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其他媒體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