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4屆金馬獎
1966年臺灣電影評選的頒獎典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4屆金馬獎,又稱五十五年度國語影片展覽及優良國片頒獎典禮,是由中华民国官方舉辦獎勵優良國語電影的评选活动,為1966年度華語電影的年度盛事。
活动安排
行政院新聞局于1966年9月14日公布該年度金馬獎國語影片及最佳個人技術獎得獎名單。[1]優良國語影片展覽於1966年10月28日至10月30日一連三天放映[2]。為了表揚1966年度傑出電影與電影工作者,得獎者會受邀參加頒獎典禮,並上台接受金馬獎座(或獎狀、獎牌),並且致詞發表感言。
頒獎典禮於台灣時間1966年10月30日上午十時在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舉行,由行政院新聞局代理局長邱楠主持,行政院副院長黃少谷擔任頒奬人,中國廣播公司轉播實況[2],丁秉燧擔任大會司儀,評審委員代表申學庸報告評審經過[3][4]。
评奖方式
據1966年6月3日公布的《五十五年度獎勵國語影片辦法》,此屆對部分得獎項目應得的獎座與獎勵金額作了調整。如最佳紀錄片與優等紀錄片的金馬獎座皆升級一個尺寸,與最佳劇情片與優等劇情片的獎座大小一致,自此屆後紀錄片在金馬獎的地位有所提升。最佳編劇的獎勵金額從之前的兩萬元提高為四萬元,以鼓勵電影劇本創作,但有經過改編或翻譯的劇本則減半。金馬獎的評審方式也有所變動,採用亞洲影展的評審方式。另外,有鑑於前幾屆不斷出現代替領獎的情形,因此規定:「個人技術」得獎的部分,必須本人親自出席領取[5]。
瓊瑤電影的發展
- 瓊瑤小說改編搬上銀幕,1965年起陸續有四部推出公映,本屆金馬獎有三部入圍:李行執導《婉君表妹》、《啞女情深》、王引執導《煙雨濛濛》。1964年李翰祥主持國聯影業一口氣購入《菟絲花》、《幾度夕陽紅》等多部瓊瑤作品,中央電影公司則買下中篇小說集《六個夢》單行本的攝製版權,其中包含主文六個夢加上附錄,共計七個故事,自中挑選了追尋篇、啞妻篇,其餘則歸還原作者,隨即展開這兩篇的籌拍工作。《煙雨濛濛》則由王引的天南影業購入,王引自港來台尋求合作伙伴,曾計劃與福華影業公司合作拍攝,後另覓得合作對象[6]。
- 1965年8月24日,首次被搬上大銀幕的是《婉君表妹》[7],為瓊瑤小說《六個夢》中的附錄《追尋》。1966年3月29日在舊金山華都戲院上映,是國片在美國商業戲院首次上映[8]。
- 1965年10月29日,第三部改編自小說上映的電影是《煙雨濛濛》,是瓊瑤所有作品中相當具代表性的一部,亦是本屆的金馬影后歸亞蕾的處女作。
- 1965年12月30日,第四部電影《啞女情深》義映一場,為瓊瑤小說《六個夢》中的《啞妻》,所得將捐贈給全台的聾啞協會[9]。
- 1983年,瓊瑤小說改編搬上電影銀幕的最後一部《昨夜之燈》上映,瓊瑤正式宣布退出影壇。她否認是受當前不景氣的影響,而是已厭倦複雜的電影圈才決定退出[10]。
得獎名單
得獎統計
總共有11部電影獲獎,僅計入正式競賽獎項。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