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4年日本眾議院選舉

2014年舉行的日本眾議院總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4年日本眾議院選舉
Remove ads

第47屆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日语:第47回衆議院議員総選挙だい47かいしゅうぎいんぎいんそうせんきょ dai yonjūnana kai shūgiin giin sōsenkyo ?)於2014年12月14日舉行,改選日本眾議院全部475個議席。由於選舉區範圍的重新劃分,今屆的小選區由上屆的300個減少5個而為295個(「0增5減」),因此總議席也由480個減少至475個。

事实速览 日本眾議院全部475席295個小選舉區和180個比例代表制議席 獲得過半多數需238席, 第一大黨 ...
事实速览 第47屆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 內閣 ...
Remove ads

背景

2012年12月舉行的上屆眾議院大選後,自民黨公明黨在眾議院佔據超過三分之二議席的絕對多數,安倍晉三重回首相大位,第二次安倍內閣強勢執政。經濟方面實行安倍經濟學,拋出無限量化寬鬆、機動財政政策、規則緩和的「三支利箭」;推行地方創生和女性活躍戰略;規劃國家戰略特區試驗規則緩和政策;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談判。安全保障方面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廢除武器出口三原則;解禁集體自衛權。外交方面,實行俯瞰地球儀的全方位外交,改變了日本戰後的消極和平主義,轉為積極和平主義,強化日美關係、日印關係、日澳關係等。

但與此同時,儘管經濟狀況曾一度出現較強勢的好轉,日經平均指數民主黨執政時代倍增,日圓匯率大幅貶值;但經濟狀況並不穩定,經濟數據大起大落。而2014年4月將消費稅上調至8%之後,對消費和投資的衝擊遠超預期,兩個季度經濟負增長,技術上陷入衰退。安倍內閣的女性活躍戰略以及規則緩和政策也被批判過於緩慢和保守。「地球儀外交」也被批判輕視對中國韓國的外交,鄰國外交陷入停滯;2013年底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也讓日本和中韓就歷史認識問題的爭執更激烈。

第二次安倍內閣的支持率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準,一度在70%以上;儘管後期支持率有所下降,但相對近年來大多數日本內閣的支持率,始終是較高的狀態。若自民黨勝選,加上在2015年9月連任黨總裁,安倍將會執政至2018年底。

這些選舉的背景另一個原因是,民主黨在上屆眾議院大選潰敗下野後,一直未能結成聯盟和自民黨政權對抗。民主黨在2012年及2013年眾參兩院選舉分別潰敗後,始終未恢復元氣;日本維新會则分裂為“次世代黨”和“維新黨”。

Remove ads

解散的時機

第二次安倍內閣于2012年12月成立後,執政黨內至少出現過三次比較強烈的解散眾議院的聲音:

  1. 2013年夏季:由於「一票的格差」問題,眾議院議員總選舉的結果史上首次被地方裁判所裁定違憲和無效。執政黨內有認為應該趁機解散眾院,舉行眾參同日選舉。但構思沒有進行,後來也通過了小選舉區的「0增5減」方案,最高裁判所也沒有裁定上屆選舉無效。[1]
  2. 2014年夏季:安倍內閣堅持在2014年夏季內閣閣議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但自民黨的執政盟友公明黨一直拖延,公明黨內亦存在不少反對聲音。自民黨威脅取消和公明黨的聯合執政關係,並解散眾院提前大選,成功使公明黨就任,同意解禁集體自衛權。[2]
  3. 2014年11月:第二次安倍內閣改造後,兩位女性閣員由於醜聞上任一個多月即被迫同時辭職,重創安倍內閣的威望。在野黨以此為由,在國會追究內閣的責任,杯葛審議,立法工作緩慢。加上消費稅上調後,2014年第二、三季度的經濟表現均遠遜預期,安倍政府有意推遲第二階段的消費稅上調計劃。但推遲上調消費稅有違2012年民主、自民、公明的三黨協議,有必要舉行大選問信於民[3]
Remove ads

結果和影響

Thumb
選舉結果席次圖

自民黨與公明黨執政聯盟獲壓倒性大勝,總席次超過三分之二。安倍晉三連任首相。

黨派別議席数

更多信息 黨派, 小選舉區 ...

出處:

  • 議席数:[4]
  • 得票数:[5]
Remove ads

議員

小選舉区当選者

 自民党   民主党 [進 1]  維新党 [維 1][進 2]  公明党   共產党   生活党   次世代党 [次 1]  社民党   無黨籍 

更多信息 都道府縣, 区 ...
Remove ads

補選

更多信息 年, 月日 ...

比例区当選者

 自民党   民主党 [進 1]  維新党 [維 1][進 2]  公明党   共產党   社民党 

更多信息 北海道, 東北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