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77屆坎城影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77屆坎城影展
Remove ads

第77屆坎城影展於2024年5月14日至5月25日在法國坎城節慶宮舉辦[1]。評審團主席由美國導演兼演員葛莉塔·潔薇擔任[2]。法國導演昆汀·杜皮爾執導的《拍三小電影》被選為開幕片[3]

事实速览 开幕影片, 举办地点 ...
Remove ads

評審團

正式競賽[4]

一種注目[5]

金攝影機獎[6]

  • 刚果民主共和国比利时 巴洛吉·齊亞尼法语Baloji:導演、詞曲作家、藝術總監。(評審團主席)
  • 法國 艾曼紐·琵雅:演員。(評審團主席)
  • 法國 吉爾·波特法语Gilles Porte:導演、編劇、攝影指導。
  • 法國 帕斯卡·布隆:TSF集團人力資源管理者。
  • 法國 佐伊·維托克法语Zoé Wittock:導演、編劇。
  • 法國 娜塔莉·奇夫萊特:歐洲商業登記協會集團電影文化部部長、法國影評聯盟財務主管。

短片競賽/電影基石[7]

獨立評審團

國際影評人週[8]

  • 法國 希莉薇·皮亞拉法语Sylvie Pialat:製片。(評審團主席)
  • 卢旺达 艾利亞內·烏穆希爾法语Eliane Umuhire:演員。
  • 法國 伊里斯·卡爾滕貝克法语Iris Kaltenbäck:導演。
  • 波兰 維吉妮·瑟黛法语Virginie Surdej:攝影指導。
  • 加拿大 班·克羅:記者、影評。

金眼睛獎[9][10]

酷兒棕櫚獎[11][12]

官方單元

正式競賽

以下電影被選定為競賽片,並依首映日期排序,可角逐最高榮譽金棕櫚獎[13][14]

更多信息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
* 表示為導演的首部長片,可角逐金攝影機獎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酷兒棕櫚獎
Remove ads

一種注目

以下電影入選為一種注目,並依首映日期排序,可角逐該單元最高榮譽最佳影片獎[15][16]

更多信息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
* 表示為導演的首部長片,可角逐金攝影機獎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酷兒棕櫚獎

短片競賽

在4,420部提交影片中,以下短片被選定為競賽片,可角逐短片金棕櫚獎[17]

更多信息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

電影基石

以下18部(14部實景真人短片和4部動畫短片)參賽作品從全球各地電影學院提交的2,263部作品中選出。今年的作品反映出學生的地域流動性,新加坡籍導演代表澳大利亞,印度籍導演和立陶宛籍導演代表英國,一名俄羅斯導演代表捷克,以及由俄羅斯籍、中國籍和英國籍導演代表美國[18]

更多信息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酷兒棕櫚獎

沉浸式競賽

以下電影被選定為競賽片,可角逐最佳沉浸式作品獎[19]

更多信息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

非競賽片

以下電影被選為非競賽片[20][21][22][23]

更多信息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酷兒棕櫚獎

坎城首映

以下電影被選為坎城首映[24][25]

更多信息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酷兒棕櫚獎

特別展映

以下電影被選為特別展映[26][27][28]

更多信息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酷兒棕櫚獎
表示為紀錄片,可角逐金眼睛獎

坎城經典

以下電影被選為坎城經典[29][30]

更多信息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
表示為紀錄片,可角逐金眼睛獎

海灘放映

以下電影被選為海灘放映[31][32]

更多信息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
表示為紀錄片,可角逐金眼睛獎

平行單元

導演雙週

以下電影被選定為導演雙週單元[33]

更多信息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
* 表示為導演的首部長片,可角逐金攝影機獎
表示為紀錄片,可角逐金眼睛獎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酷兒棕櫚獎

國際影評人週

以下電影被選定為國際影評人週單元[34]

更多信息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
* 表示為導演的首部長片,可角逐金攝影機獎
表示為紀錄片,可角逐金眼睛獎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酷兒棕櫚獎

ACID

以下電影被選定為ACID單元[35]

更多信息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酷兒棕櫚獎

金馬前進坎城

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在中華民國文化部支持下與坎城電影市場進行合作,推出「金馬前進坎城」計畫,協助以下5部台灣電影進入市場展[36]

更多信息 中文片名, 導演 ...

獎項

官方獎項[37]

正式競賽

金攝影機獎

短片競賽

一種注目

榮譽金棕櫚

電影基石

  • 首獎:《向日葵是第一批知道的》— 奇達南達·奈克
  • 二獎:
    • 《穿牆出窗外》— 阿沙·謝加洛維奇
    • 《她留下的混亂》— 尼科斯·科利烏科斯
  • 三獎:《兔女郎》— 曼西·馬赫什瓦里

沉浸式競賽

  • 最佳沉浸式作品獎:《黑》— 塔妮亞·德·蒙泰涅法语Tania de Montaigne、史蒂芬·佛恩奇諾、皮耶·阿蘭傑羅

會外獎項

費比西獎[41]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42][43]

導演雙週[44]

國際影評人週[46]

金眼睛獎[47]

酷兒棕櫚獎[48][49]

法蘭索瓦·夏萊獎[50]

坎城原聲帶獎[51]

高等技術委員會獎[52]

狗狗金棕櫚獎[53]

蕭邦獎[54]

公民權益獎

法國藝術院線聯盟電影藝術與隨筆獎

積極電影獎

生態產品獎

皮埃爾·安熱尼尤獎

參考資料

Template:Reflist

外部連結

Template:康城電影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