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米列娃·馬利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列娃·馬利奇
Remove ads

米列娃·馬利奇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Милева Марић塞爾維亞語拉丁字母Mileva Marić,1875年12月19日—1948年8月4日),塞尔维亚物理学家与數学家,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第一任妻子。[1]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时,其為班上唯一一位女同学,他们之间的友情转化成爱情并最终于1903年結婚。馬利奇与爱因斯坦于婚前已育有1女莉瑟兒英语Lieserl Einstein,夭折早逝。婚後則育有2子:汉斯·爱因斯坦愛德華·愛因斯坦英语Eduard Einstein[2]

事实速览 米列娃·馬利奇 Mileva MarićМилева Марић, 出生 ...

愛因斯坦与馬利奇于1914年分居,而馬利奇帶著兒子們從柏林返回苏黎世;1919年,他們正式離婚,同年愛因斯坦再婚。當愛因斯坦于1921年獲得诺贝尔奖時,其將獎金轉移給馬利奇,用以支持他們的兒子,其自己則領取利息。1930年,愛德華約20歲時身心崩潰,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1930年代晚期,愛德華所安置的照護機構費用上調,馬利奇賣出了其与愛因斯坦購置的3棟房屋中的2棟。于愛因斯坦与第二任妻子爱尔莎·爱因斯坦移民美國後,仍持續負責愛德華的照護費用。

Remove ads

生平

1875年12月19日,米列娃出生於奧匈帝國蒂泰爾(今塞爾維亞境內)的一個富裕家庭,為米洛什·馬利奇(Miloš Marić,1846年─1922年)與瑪里加·魯茲克-馬利奇(Marija Ružić-Marić,1847年─1935年)3個女兒中的長女[3]。在米列娃出生後的極短時間內,她的父親結束了他的軍旅生涯,並於魯馬的法庭內任職,隨後轉任至薩格勒布

1886年,米列娃於諾威薩的一所女子中學,開始她的中等教育生涯[4];但隔年就轉學至斯雷姆斯卡米特羅維察[5]。1890年年初,米列娃於沙巴茨的皇家塞爾維亞文法學校就讀[5]。1891年,米列娃的父親獲得特別許可,讓米列娃進入薩格勒布的一所全男子皇家古典中學就讀,成為該校私人學生[6]。1892年,米列娃通過入學考試,升等進入10年級。1894年2月,她獲得了物理獎學金的特殊名額,並於1894年通過期末考,且數學與物理成績為全校最高分[6]。當年,米列娃得了重病,並決定移居瑞士;9月14日,她開始在蘇黎世的女子中學就學[7]。1896年,米列娃通過了畢業會考,並於當年秋季進入蘇黎世大學主修醫學[7]

1896年秋季,米列娃轉學至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8],通過數學入學考試,平均分數為4.25分(分數範圍1─6分)[9]

Remove ads

物理學上的角色

Thumb
1912年的米列娃與愛因斯坦

米列娃是否對於愛因斯坦的研究,尤其是在愛因斯坦奇蹟年中產生貢獻,成為一項具有爭論性的主題。其中,物理歷史學家們的共識認為,米列娃並沒有在這當中產生貢獻[10]。部分學者認為她在科學研究當中是一位支持與扶持的角色,並可能在愛因斯坦的研究中幫助良多[11][12]

Thumb
苏黎世诺德海姆公墓的纪念墓碑

荣誉

Thumb
Bust on the campus of the University of Novi Sad

2005年,马里奇在苏黎世获得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Gesellschaft zu Fraumünster的荣誉。一块纪念牌匾揭幕在她在苏黎世的故居,赫滕斯特拉斯62号房子,以纪念她。[13][14][15] 同年,在她的高中城,斯雷姆斯卡-米特罗维察也出现了半身像。另一座半身像位于诺维萨德大学校园内。她出生地的一所高中以她的名字命名。[16] 在她去世60年后,一块纪念牌被安放在她去世的祖里希前诊所的房子上。2009年6月,在祖里希的诺德海姆公墓为她献上了一块纪念墓碑。[17]

1995年,贝尔格莱德的Narodna knjiga出版了Politika的记者Dragana Bukumirović(用塞尔维亚语)Mileva MarićAjnštajn。[18]

2002年,米尔塔尼娃被翻译成英语,后来在1998年被翻译成戏剧。[19] 奥涅诺维奇后来将该剧改编为歌剧《米列娃》(Mileva)的歌词,该剧由亚历山德拉·维雷巴洛夫作曲,2011年在诺维萨德的塞尔维亚国家剧院首演。[20][21]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