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索予明
中華民國故宮國寶押運人、故宮研究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索予明(1920年10月18日—2022年6月19日),湖北江陵人,國立故宮博物院人物,漆器研究專家,為1949年將故宮文物押運到臺灣的人員中最末存世的。
生平
索予明為1920年生於湖北江陵[1][2],曾在當舖作學徒[1]。對日抗戰期間跟隨江陵中學遷到四川省[1],考入同濟大學機械工程系[1][2][3]。1941年,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落腳四川省南溪縣李莊時,他應徵上繪圖人員[1][2]。當時他在李莊的工作是要將青銅器與漆器等畫成線繪圖[3],還曾與李濟、曾昭燏等知名考古學家工作過[1]。
1949年農曆除夕,索予明奉命押運第三批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到臺灣[1]。當時徐蚌會戰失利,很多海軍眷屬也搭乘軍艦要一起逃到臺灣[4]。崑崙艦靠岸後,面臨碼頭工人消極不願搬文物登艦,是他幾經協調疏通才讓文物登艙[1]。為了搬文物上船,他被迫把個人行囊丟棄,身上只留一件母親手縫的布衫和錢幣[1][2]。為增加空間還拆掉艦上餐廳,但從南京庫房來的只有1,248箱上船[5]。艦一離開南京便受炮火攻擊[1]。
相較於前兩船運批分別只花5天、4天即抵臺灣,崑崙艦卻走了24天[5]。原因是艦長沈彝懋打算北航投共,但最終才由副艦長褚廉方主導[1][4]。副艦長控制艦長後,在索予明堅持下,文物前兩批一起到了台中糖廠[5]。
1974年,索予明註釋國立故宮博物院得到的《髹飾錄》影印本[6]。索予明的《兼葭堂本髹飾錄解說》,是一本臺灣學生研究相關藝術史所需讀的書[7]。曾任職圖書文獻處的簡松村回憶,索予明特別文質彬彬,對晚輩絲毫不擺架子[7]。器物處前研究員廖寶秀表示,自己在日本第一篇論文談日本漆器,就請索予明先看過[5]。1985年10月9日,故宮博物院一甲子院慶,索予明因文物遷徙有功與工作資深,獲得資深同仁服務獎[8]。
1980年代,索予明負責編輯《古典工藝菁華》此書,分別就中國陶瓷器、青銅器、玉器、漆器、織繡等雕琢技藝作解說[9]。至於索予明過去繪的線繪圖,依然典藏在故宮器物處[3]。
索予明於1987年以故宮研究員身分退休[5],住在緊鄰故宮的員工宿舍[10]。次年,他返回江陵老家,母親已天人永隔,親人也多失散[1]。他將母親臨別所送的藍背心保存完好,留存給後代子孫[2]。
退休後,索予明仍心念國寶文物[2]。如1991年,年紀已七旬的他還參與《故宮文物寶藏新編》的執筆,讀者對象設定在國小高年級到國中學生[11]。兒子表示故宮南院展出翠玉白菜、《龍藏經》時,高齡的父親仍去一睹[2]。
2015年,故宮九十周年院慶,總統馬英九頒感謝狀,表彰索予明的貢獻[5]。2019年10月18日,索予明百歲生日[1]。前故宮院長馮明珠及張臨生、何傳馨、林柏亭三位前副院長、與索予明共事在職與退休故宮同仁約百人,在故宮晶華餐廳為其賀壽[5]。
2022年6月19日中午11點,索予明於家中去世。馮明珠說:「當年的文物押運人,索公是存世的最後一位,他的離去,也是一個時代的結束。」[2]
Remove ads
出版書籍
- 索予明. 《故宮文物淺說》. 正中書局. 1959.
- 索予明. 《明太祖御筆釋例》.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67.
- 索予明. 《中國古瓷的整理與硏究: 為博物院藏品编目工作提供一種方案》.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69.
- 索予明. 《蒹葭堂本髹飾錄解說》.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74.
- 索予明. 《中國漆工藝硏究論集》.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77.
- 索予明. 《古典工藝菁華》.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84.
- 索予明. 《文房四寶》.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86.
- 索予明. 《漆藝鑑賞: 古老的精密工業》.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87.
- 索予明. 《雕漆器的故事》. 景行出版社. 1995. ISBN 9789622330313.
- 索予明. 《漆園外摭: 故宮文物雜談》.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00. ISBN 9789575623845.
- 索予明. 《文具的故事》. 龙冈数位文化公司. 2009. ISBN 9789868244078.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