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緣點紫斑蝶
一种蝴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緣點紫斑蝶(学名:Euploea klugii),又名缘点紫斑蝶 ,是一種分布於印度[1]與東南亞的蛺蝶科蝴蝶。該物種由昆蟲學家弗雷德里克·摩爾於1858年首次描述。[2]
Remove ads
描述

雄蝶的前翅形狀變化多端,特別是翅緣與背緣的輪廓。相較之下,前翅因背緣弧度較大而顯得相對狹長。其翅緣呈斜狀,略微凸出。在「圓翅紫斑蝶」型態中,前翅較寬,背緣大幅凸出,使整體近似方形,而其翅緣比典型型態更為弧形。雌蝶的差異則不那麼明顯。[3]
典型型態的翅面為深褐色前翅,帶有延伸至翅緣的藍色光澤,翅室頂端有一個斑點,另有一個小翅前緣斑與兩條短條紋位於翅室端點之外。雌蝶具有兩個盤區斑,而在六列次端與端部斑列中,第二列缺失。雌雄皆有次端斑往內延伸,所有斑點皆呈藍白色。後翅為赭褐色,中部帶藍光澤;次端斑列不完整或漸趨退化,前者僅於頂角下方呈現兩至三個斑點,後者於雄蝶僅為微點;雌蝶則缺乏,僅可自翅腹面透視而見。[3]

翅腹面近似,但為較淡之褐色,無藍色光澤。前翅中央為深色,斑點較為清晰,次端與端部斑列大致完整。觸角為黑色,頭部、胸部與腹部皆為天鵝絨般的褐色,頭部與胸部佈滿藍白色斑點。[3]
kollari型亞種之翅面為極深橄欖褐色,越近翅緣越淺;雙翅具完整或近完整的次端與端部白斑列,前者比後者大,於前翅向端角變小且內彎。後翅上之白斑為橢圓形,明顯大於端部斑,後者排列整齊,每翅間隙兩個,在前翅頂角處漸趨退化。腹面為淺橄欖褐色,斑點與翅面相同,另於前翅具有二至四個盤區斑,其中兩個最大者位於翅間隙處,還有一個小前緣斑;後翅則有一或兩個盤區小斑。觸角極深褐色;頭部、胸部與腹部亦為深褐色,前兩者稀疏布有白點。[3][4]
Remove ads
分布
亞種
- Euploea klugii klugii (Moore, 1857)(比哈爾邦北部;錫金至東北印度、緬甸北部)
- Euploea klugii erichsonii (C. & R. Felder, 1865)(緬甸南部、馬來半島北部)
- Euploea klugii kollari ( C. & R. Felder, 1865)(印度古吉拉特邦東至西孟加拉與奧里薩邦)
- Euploea klugii sinhala ( Moore, 1877)(斯里蘭卡)
- Euploea klugii minorata (Moore, 1878)(海南)
- Euploea klugii burmeisteri (Moore, 1883)(泰國、中南半島、中國東南部與海南)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