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缠枝莲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纏枝蓮紋,又稱串枝蓮、穿枝蓮,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植物紋樣,在朝鮮半島、日本、琉球、越南和蒙古等地也非常常見。纏枝蓮紋以蓮花為主體,以蔓草纏繞成圖案,廣泛應用在建築、紡織、石雕、木雕和青花瓷器上。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1年4月2日) |

起源與演變
纏枝蓮紋興起於宋代,在元、明、清三代非常盛行。其構圖機理以波狀線與切圓線相組合,作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展開,形成波卷纏綿的基本樣式,再在切圓空間中或波線上綴以花卉並點以葉子,形成枝莖纏繞、花繁葉茂的纏枝花卉紋或纏枝花果紋。纏枝紋的構思始於戰國,漢代成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與佛教東傳,西方盛行的忍冬紋(亦稱卷草紋)進入中原地區,與中國傳統的雲氣紋相融合,逐漸演化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纏枝紋樣。
文化意涵
在中國文化中,蓮花被視為君子品格的象徵,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在《愛蓮說》中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讚美其高潔,賦予蓮花人文精神與倫理道德意涵。纏枝蓮紋的「纏枝」結構寓意連綿不斷,皇室藉此寄望百代連綿,同時取其諧音「清廉」,期望臣子潔身自好。此外,蓮花與佛教關係密切,自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後,蓮花裝飾在魏晉以後進入全盛期,蓮花與忍冬紋的結合產生的纏枝蓮紋成為一種完美而理想的圖案,具備形式美和豐富的內涵。
工藝應用
纏枝蓮紋被大量運用於陶瓷器上,從盤、碗、瓶、壺、杯、爐、洗等器物皆可見其身影,並以刻、劃、印、堆塑、鏤空、彩繪等各種技法表現。特別在元、明、清三朝,纏枝蓮紋被大量裝飾於青花瓷器上。青花瓷以其藍白二色相間的特色,與纏枝蓮紋的結合完美契合了中國人的審美心理,青花的藍色在透明釉下與白瓷的玉質感相互映襯,呈現溫婉雅緻、沉靜祥和的視覺效果,幽雅而高尚。
國際影響
纏枝蓮紋作為中國傳統紋樣,其影響力隨著陶瓷貿易與文化交流擴及東亞與世界各地。朝鮮半島的李朝青花在15世紀前後,初期對中國青花從器形到紋飾進行全面仿製,其中纏枝蓮花紋是主要紋樣之一。越南在14到15世紀,其青花瓷亦以元明青花為典範,早期裝飾題材中常見纏枝花卉。土耳其的陶器在14世紀起也仿製中國青花,其中纏枝蓮紋是其所模仿的中國紋飾之一。歐洲的台夫特陶器在17世紀同樣從中國青花瓷器中吸收了蔓藤翻卷的藝術形式。
参见
| 这是一篇與艺术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