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紀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紀陟(?—270年),字子上,丹陽郡秣陵(今江蘇省南京市)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要官員,孫皓時官至光祿大夫。
生平
起初紀陟擔任中書郎一職,建興二年(253年,魏嘉平五年,蜀延熹十六年),權臣孫峻曾派遣他去向廢太子孫和問罪,令孫和自殺,但紀陟卻私下派人讓孫皓上疏為自己申訴。孫峻得知後大怒。紀陟害怕被孫峻加害,從此閉門不出。[1]永安元年(258年,魏甘露三年,蜀景耀元年)十月,孙休即位,後將紀陟的父親紀亮任命為尚書令,紀陟任命為中書令,父子二人備受禮遇。後紀陟又出任豫章太守一職。[2]
元兴元年(264年,魏咸熙元年)七月,孙皓即位,將紀陟任命為光祿大夫。次年三月,紀陟受命與五官中郎將弘璆一起受任出使曹魏,並與曹魏議和,於次月抵達魏都洛陽。[3][4]紀陟與弘璆進入魏境後,沿途注意觀察民情,詢問各地風俗。紀陟善于辞令,曾智對有意刁難他的壽春守將王布,巧妙地還以顏色。在洛陽時,面對魏帝曹奐及晉王司馬昭示以大國之威時,他也多般維護了吳國國威。司馬昭曾向紀陟問及吳國的守備,他回答說:“自西陵以至江都,五千七百里”。司馬昭又提出這麼長的防線防守應當難以堅固,他回應:“疆界虽远,而其险要必争之地,不数四,犹人虽有八尺之躯靡不受患,其护风寒亦数处耳。”司馬昭對紀陟的回答十分讚賞,對其禮遇有加。[5]
後來,孫皓曾將涉及其父孫和事件的人全部治罪,家屬流放到東冶(今福建省福州市)。但因紀陟當年曾遣人通報孫和,因而特封紀陟的兒子紀孚封為都亭侯。[6]
Remove ads
家庭
- 紀亮,紀陟父,孫休時曾任尚書令。
- 紀孚,紀陟子,孫皓追念紀陟維護孫和的功勞,封紀孚為都亭侯。
- 紀瞻,字思遠,紀陟子,紀孚弟,仕晉後官至驃騎將軍。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