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细菌性阴道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细菌性阴道病
Remove ads

細菌性陰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簡稱BV),又稱細菌性陰道病非特異性陰道炎(Nonspecific vaginitis)是種發生在陰道內的疾病,其原因是細菌大量滋生而造成的[2][3]。常見的症狀包括有陰道分泌物增加,而且分泌物有魚腥味,且色澤多為白或灰色。有時排尿時也會伴隨產生灼熱感[4]。搔癢則較不常見[2][4],某些時候甚至可能完全沒有任何病徵出現[4]。在感染細菌性陰道炎的情況下,另外感染其他性傳染病的機率大約提昇了一倍之多,而這當中包含了愛滋病(AIDS)[5][6]。此疾病也連帶提高了產婦早產的機率[7][8]

事实速览 细菌性阴道炎, 异名 ...

細菌性陰道炎和存在於陰道內的原生細菌失衡有關[9][10]。原先在陰道內常見的細菌發生了改變,且現有細菌數量以數百甚至數千倍的增加[2]。除了乳酸桿菌外,多了非常多其他的細菌[11]。危險因子包括沖洗陰道英语douching、新交或多重新伴侶、抗生素還有使用子宮環[10]。但不管怎麼說,細菌性陰道炎並不屬於性傳染病的一種[12]。診斷會建立在已有病症的情況下,接著檢測陰道分泌物再了解陰道內的pH值是否較正常為高,以及細菌數有無異常[2]。細菌性陰道炎常會和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或是滴虫性阴道炎混淆[13]

治療細菌性陰道炎多使用抗生素,例如克林黴素甲硝唑。這些藥物都可以在孕期的第二或第三月期裡使用但是,在治療過後又常有復發的情形。益生菌據信可幫助預防降低復發的可能性[2]。目前還不清楚在懷孕時使用益生菌或抗生素對孕婦是否有任何影響[2][14]

細菌性陰道炎是育齡婦女常見的疾病[10],在特定時間中,女性感染的比率大約介於5-70%[5]。在非洲,女性患有此疾病的比例最高,但在亞洲與歐洲則都是相對較低的[5]。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在14至49歲的女性中,罹患細菌性陰道炎的百分比約是30%[15]。在每個國家裡,不同種族的感染比率大不相同[5]。歷史上,對於細菌性陰道炎的描述雖早已完備,但第一起有記錄在案的病例是1894年[1]

Remove ads

参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